领读者丨南方X周章明:成为一流匠人的工作哲学
“读书、读人、读世界
人人都是领读者”
《领读者》节目由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领读者·全民阅读工作室
联合出品

本期嘉宾:周章明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章明
副教授、经济师,现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章明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省市课题研究5项,完成教材编写2部,其中《高职大学生“四项主题教育”活动课程》获铜仁职院第四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省级课题获2017年贵州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代表作有《铜仁市城市转型期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试论<大学>道与高职学生基础文明素质养成》《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体改方向》《论在社会生产中工业布局的制约因素》《高职大学生“四项主题教育”活动课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等。
推荐的书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付守永先生的著作,这是一部从哲学角度阐述工匠精神的作品。作者总结了12条成为一流匠人的工作哲学,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让读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不管在什么岗位,最终成为对企业、对国家都有所贡献的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无论你多么贫穷、多么富有,工作是一种需要,是你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也是一门艺术。生活需要哲学,工作也如此。现在,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更呼唤工匠精神回归。本书就是基于这种目的的创作而成的。
付守永先生是我国知名财经作家、中国工匠精神传播第一人、北京路演时代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非常认可付守永先生的这些观点,包括谈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第一,成功没有捷径。工匠精神首先就是精益求精,要想精益求精,就必须脚踏实地,死嗑细节,对做好事情的追求没有止境,就像付老师在本书中所写要有点“傻精神”,一根筋,不做出精品誓不罢休;成功没有捷径,就是傻傻的干,傻傻的付出,傻傻的投入,相信“因”播种好了自然就会收获“果”,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功利心会害死人的。第二,获取成功需要耐心。每个人都渴望获取更大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耐心,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的热度,这种人是不会成功的。有耐心才会有专注,有专注才会形成专业,有专业才会有价值,这就是取得成功的正确路径,工匠精神更需要耐心,一流匠人与浮躁之心无缘。第三、每个人都要有职业的自豪感。一流匠人就是无条件的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一种纯粹的爱,这种自豪感来自人格的完善,本书中付老师提出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人格的完善”,将对中国人的工作与职业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了职业自豪感,就一定可以创造无与伦比的职业价值。只有如此工匠精神才能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大国工匠才有培育的土壤。
我认为,书中的点睛之笔其实是12条工作哲学中每一条的标题部分。比如在第1条“工作是最终目的是人格的完善中”提到“短暂的成功靠能力,持续的成功靠人格,伟大的人格成就伟大的人生,工作是完善人格最好的道场。人生因做有意义的工作而让人格变得伟大。”;在第2条“先德行,后技能”中提到:“成小人成大人全看发心,成小事成大事全看愿力。‘发心’解决我为什么做这件事的问题,‘愿力’解决我是否心甘情愿做这件事的问题”。第五条“不仅会做事,更要好好做事”中提到“一流匠人要成为好好做事的人:第一个‘好’代表着做事的态度,每天充满正能量;第二个‘好’代表 着做事的标准,每次都按照标准行事,不增不减,持之以恒”;第12条“一流匠人心存敬畏”中提到“‘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畏’是一种行为的警示界限,是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种对萌生不规范行为的自我约束。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业才能立业”。
付守永先生在书的序言部分说到:“希望学校能开一门课程,专门教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享受学习;钻研学问,提升素养;懂得做人,专注做事;会说请、谢谢、对不起;善待他人,保护自己。这堂课的名字叫工匠精神”。付守永先生提出的观点与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倡导的“热爱生命、艰苦奋斗、学会感恩、励志成才”的“四项主题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模式不谋而合。作为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二级学院,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想,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在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职业院校文化软实力,为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赋予新的内涵。(一)打造环境传承工匠精神文化。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类型和素养的新要求,探索以工匠精神为中心,融入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育人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工匠精神文化育人需要校企之间加强交流,共建共赢。校企双方合作在校园环境是积极打造企业文化长廊、科技馆、企业家风采展示、文化大讲堂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实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熏陶。(二)典型示范引领工匠精神。比如通过技能大师进校园、国际职业技能大赛走出国门等,展示工匠精神。(三)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关键是将企业家、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行业领域的专家积极引进到学校,参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新理念。(四)构建项目研发综合体。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发展成立学生社团、协会或兴趣小组,以创新创业作品为契机,鼓励和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持续关注常提倡的一种精神。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师资团队能力和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都具有工匠精神,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长远发展。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
是锻造工匠精神的地方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9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7人;硕士研究生51人,在读博士2人。在校学生2843人。
我们工学院立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要分为机电和建工两大专业群。涵盖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等多个专业。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41个,实验实训室32个。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企业供不应求,毕业生除满足本地用人单位需求以外,遍布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很多工业园区,连续5年来就业率都达到了95%以上。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这是国家在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再次聚焦贵州,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贵州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作为国家双高建设高职院校,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主动成为发展过程中的排头兵,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职能优势,客观分析风险与挑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负时代,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助推我院双高校建设,加快工学院专业建设水平。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嘉宾提供并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