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和美乡村|花溪区黔陶乡:打造旅居4.0版 引领产业兴旺
时值盛夏,正是避暑旅游季。在花溪区黔陶乡,一栋栋旅居山庄盛装迎客,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扎堆,畅享清凉夏天,共沐乡村生活。
黔陶乡正在升级转变,这源于“百庄黔陶”的打造。
打开地图,黔陶乡地理位置清晰可见:西连青岩镇,东邻高坡乡,成为连接两大知名旅游景区的必经通道。然而,在旅游发展进程中,与高坡、青岩突飞猛进的文旅产业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74.49%以上,民族文化浓厚,过去旅游只是简单的烧烤、山庄,形不成旅游效应,推动产业升级,才是破题的关键。”黔陶乡党委书记刘友谊说。
转型升级闯新路。去年,黔陶乡引进贵州酿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由7个村级经济组建贵州黔陶韵联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政府平台公司、大户等,成立贵州百庄黔陶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百庄黔陶”旅游建设。2023年8月8日,整乡推进旅居发展、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的“百庄黔陶”乡村区域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百庄黔陶”项目依托014县道、旅游小环线以及现有旅游业态,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乡规划“一庄带十宿,百庄带千宿”,以此实现“‘百庄千宿’富万民”。
“百庄黔陶”创新采取“7+3”模式,“7”即:政研策规,整体策划规划,政策分析、市场研究等;主体建设,采用共富机制,多元化主体同建;收储流转,摸清家底,建立台账,评估价值并数字化,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流转,做好利益联结和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开展交通提升,河道治理,水电、食堂、超市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制作资源台账,挖掘价值,灵活招商模式;项目建设,在统一规划指导下,聚焦每个项目,多方式支持、引导项目建设、提升;服务运营,为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引流推广等服务。“3”即:建立数字体系、培训体系和品牌体系。
“通过‘7+3’模式,做强‘百庄黔陶’品牌,以品牌聚流量,流量带产品,产品促产业,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贵州百庄黔陶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班铭阳说。
作为“百庄黔陶”示范点,黔陶乡马场村旅居如火如荼。走进村庄,穿村而过的小河静静流淌,田园里水稻青绿,步道两旁格桑花盛开,昔日民居成了粉墙黛瓦旅居山庄,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品茶、垂钓,十分惬意。
花田千宿一号院,来自湖北襄阳的游客冯又强准备好钓鱼竿,提上小桶,步行到小河边垂钓。
“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住起来非常舒服,真是避暑的好地方。”选好钓位,冯又强气定神闲开始钓鱼。
6月底,他在抖音上“刷”到马场村视频,约上朋友直奔这里,入住花田千宿一号院。每天散散步、钓钓鱼,和村民谈天说地,日子安逸。
“我们已经住快一个月了,中途还邀约朋友过来避暑呢!”他住得舒心,拍摄村庄美景给远在襄阳的朋友,让他们一起来避暑旅居。
“一号院”共有9个客房,提供餐饮,配有厨房供客人自行安排一日三餐。7月以来就住满了。
游客慕名而来,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游客络绎不绝,马场村旅居逐渐火爆。随着游客到来,这里业态不断丰富,布局了旅居、烧烤、采摘、萌宠等休闲类业态,旅居山庄达12栋。
以点带面,串珠成线。黔陶乡以马场村为核心,逐步辐射至周边村寨,全力做好“百庄黔陶”文章。
黔陶乡旅居项目快马加鞭,去年以来,黔陶乡新增90多个旅居房间、新增床位350多个,招商引资主体10个,开业项目超过10个,招商引资规模达1.6亿元。
以旅兴业。乡村振兴学校建成,教育培训启航;茶山野奢酒店项目、三分地网红养鸡场将投入运营;天麻等农业种植升级,农产品加工项目悄然兴起,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美景逐渐凸显,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