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两清两改两治理” 扎实推 既提乡村 “颜值” 又促产业增值 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8-29 16:31

盛夏时节,花溪区久安乡茶树正茂,田园风光大好,放眼皆是郁郁葱葱,一阵清风吹拂而过,夏季的清凉沁人心脾。在这绿水青山的宜人环境中,久安村旅居产业悄然起步,迎来第一波外地避暑的客人。

“多亏‘两清两改两治理’让村里的环境大变样,这才能留得住客源、发展起产业。”久安村村委委员、旅居管家陈婷婷对村里的变化大力点赞。

作为纯农业村,久安村保留着村寨的原始风貌,但脏乱差的情况时有存在,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垃圾随手丢弃、到处散落,通往古茶园的护栏破损无人维护……这些问题被村民频频反映,亟待解决。

随着“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启动,久安乡各个村庄的颜值与气质开始发生变化。实践中,久安乡坚持“卫生就是最基础的民生”,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以及卫生家庭建设行动要求,举行“三会”,推出“三招”,破思想之困、促行动之实。

久安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刘来耕介绍,乡里通过举行现场观摩会、业务培训会、群众坝坝会这“三会”,促进示范带动增动力、谋定后动强本领、凝聚共识惠民生;推出分类施策、卫生评比、干部示范这“三招”,推动精准发力、传导压力、激发活力;聚焦共谋整体规划、共同出力改善、共享整治成果,擘画“长远美”愿景,营造“家家护”氛围,养成“时时督”习惯,让“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久安乡共完成乱堆乱放清理71处,完成残垣断壁,废弃圈舍,旱厕拆除、改造52处,维修污水设施8处,常态化开展卫生保洁,垃圾清理日结日清。

看着越来越好的居住环境,久安村牛昌组10多户群众在区、乡、村各级的大力支持下,商量着把家里的闲置农房改成民宿,加入到旅居产业发展行列之中。

为支持他们的发展计划,久安村专门明确两名村委委员担任专职旅居管家,以“古茶久安 茶韵山居”为品牌发展旅居产业。目前,久安村牛昌组农房改造已完工11栋,共计41个房间,均为“客房+客厅+厨房+卫生间”布局。

发展过程中,久安村采用“委托运营”模式,即农户委托“1+1”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涉及11户农户均已签约,于6月23日开业,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客人81人次,营收1.7万元。

“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客人对环境很满意,但客流量偏小,我们准备通过线上引流和引入专业公司等方式不断拓展客源,打响久安的旅居招牌。” 陈婷婷说。

久安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践,是花溪区扎实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花溪区高度重视“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卫生家庭建设工作,把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建设与“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卫生家庭建设同调度、同安排、同部署,一体推进。同时,组织区、乡、村三级联动,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动员,抓细抓实“召开坝坝会议、开展‘敲门行动’、用好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拍摄主题视频短片、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行动,持续掀起热潮,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在此过程中,花溪区结合旅游发展实际,围绕“青黔高”旅居示范带,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对于农户具有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旅居意愿的,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鼓励村民对闲置农房进行改造提升,对符合条件的旅居农房改造项目给予补贴,采取不超过0.9万元/户的奖补方式,鼓励村民对闲置农房进行改造提升,满足游客多样化旅居需求,促进村民增收。

黔陶乡曾被称作“旅游洼地”。“要振兴,必先清除前进路上的旧日残痕。”黔陶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李丹说。说干就干,黔陶乡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的“清”与“改”。随着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去年,黔陶乡区域营收突破300万元,曾经的“旅游洼地”变身“旅居高地”,成为当地旅居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清理残垣断壁后,焕然一新的乡村环境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推动旅居产业踏上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当前,花溪区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旅居产品打造、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培育了百庄黔陶、友笺房、循美青隐、星宿、寻棠巷、大山里等一批精品旅居民宿,今年以来推出旅居客房592间、858张床位,市场反响良好。

住房保障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花溪区扎实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绘就乡村新面貌,点燃发展新引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花溪区清理残垣断壁1090处(栋),清理乱堆乱放3123处,巩固提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2104户,改造农村圈舍1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100%,30户以上483个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正常运行率为100%。

未来,花溪区将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将农村“五治”、“四乱六清”、和美乡村建设与“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有力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