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听见丨《茅人坡上唱情歌》东方情人节的浓浓思乡情

贵州音乐广播 | 2023-05-25 17:30

在贵州省榕江两汪乡空申村一带,居住着一群有着独特习俗的苗族人——短裙苗。当地苗族姑娘身着的服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上身穿着用蓝靛草浸染的黑色斜襟湖蓝折袖短衫,下身着一条黑色百褶短裙,腰间围一条齐踝彩绣围腰,头戴 “人”字形青布尖角帽,脚穿半截草鞋,一身服饰原始而独特。因为裙子太短,她们便在身前加围一条齐踝彩绣围腰。两汪乡的这支苗族也被人们称为“超短裙苗族”,两汪乡也被称为“世界超短裙的故乡”。因当地传统习俗,以前年轻人的婚姻都由父母包办,男青年被迫远娶,姑娘也都远嫁。许多青梅竹马、相互爱慕的年轻人不得不劳燕分飞,有情人难成眷属,只得把爱和思念埋在内心的深处。每年春天树叶长齐。映山红花开的时候,远嫁他乡的姑娘就回娘家帮做农活,本寨的媳妇也都回娘家去看望父母。劳作之余,大家就相邀聚拢到山顶唱歌。

在山上,他们用歌声诉说与心上人被迫分离的伤悲,并希望未婚男女青年们冲破世俗禁锢,勇敢追求自已的幸福。有人提议,在山顶上插一排茅人,中间最高的象征大姐,依次向两边象征妹妹,表示姐姐们虽然远嫁他乡,但始终不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永远和姐妹们在一起。

远嫁的姐姐们还请求家乡的兄弟姐妹们,要经常到山顶插茅人,自己虽在遥远的他乡,但只要看到山顶上的茅人,就会辨认出家乡的位置,就如同见到家乡的兄弟姐妹一般。大家约定,每年春天树叶长齐、映山红花开的时候,家乡的亲人都要到山顶来插茅人,远嫁的姑娘看到山上的茅人,就知道亲人们在思念她们,盼望她们回家团聚。今日《原创贵州·听见》和你分享由罗先桂作词,丹甘一、邓锦丽作曲及演唱,许明坤编曲、录音、混缩的《茅人坡上唱情歌》就是通过歌曲分享这份深刻的情感。

每年的农历三月,映山红花开的时候,两汪乡的短裙苗族青年男女都要到当地最高的山顶去插茅人,唱情歌。“茅人节”这一节日便由此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汪这一带的短裙苗族互相通婚后,“茅人节”就演变成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自由择偶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2007年8月,两汪乡短裙苗族“茅人节"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茅人坡上唱情歌》

作词:罗先桂

作曲:丹甘一、邓锦丽

演唱:丹甘一、邓锦丽

编曲、录音、混缩:许明坤

茅人的坡,两汪的河

空申的风景,独特的村落

千年短裙,邻家阿哥

久远的故事,动人的情歌

茅人的坡,有你有我

青白茶水,请你入座

故事里面,慢慢诉说

少年到白头,一生的执着

茅人坡上唱情歌

唱到米酒醉心窝

唱到星斗天边闪

唱到月亮落下河

茅人坡上唱情歌

唱到帽儿一朵朵

唱到晚风轻轻吹

唱到梦花开满坡

 

罗先桂,侗族,贵州黎平县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王敏(苗名丹甘一),凯里市人,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独唱演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凯里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黔东南州苗学会副秘书长、黔东南首批艺术专家。入职以来,经文化部组织,多次代表黔东南去到中国香港及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获奖(称号)情况:2005年6月获“贵州省优秀大学生”称号;2009年11月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决赛原生态组银奖;2011年1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百花迎春》春节晚会节目录制;2012年5月受中央民族乐团邀请到国家大剧院参加展演;2014年8月担任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歌舞诗剧《仰欧桑》中苗歌主唱;2015年11月在黔东南州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17年5月获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节最佳演唱奖;同年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舞诗剧《守望》剧中“哭嫁歌”主唱,该剧参加贵州省第六届文艺汇演,成绩优异;2018年7月被遴选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训班》培训;2019年11月获贵州省第十四届“杜鹃曲艺书荟”曲艺大赛二等奖;2020年12月被评为黔东南州首批文艺艺术专家,录入专家库名册;2021年9月参加现代侗戏《侗家情深》扮演主角,获第七届贵州省文艺奖。2022年7月,再次被遴选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原生民歌演唱人才培训班》培训。

邓锦丽,苗族,贵州省剑河县人,凯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凯里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黔东南州音协会员。曾多次应邀参加省州及中央电视台各大型演出,多次参加声乐类比赛并获奖。

原创歌曲代表作品有《泪眼桃花》《一曲欢歌唱起来》《我在凯里等你》《美丽的仰阿莎湖》《苗乡圣水剑河温泉》等,由自己作曲并演唱的原创作品有《凯里的月亮》《岁月啊请等等她》等。

许明坤:音乐制作人,先后发行全创作专辑《不哭泣不放弃》《伪装》《末站》《什么都不缺》。独揽了所有歌曲的词曲、演唱、编曲、录音、和音及混音制作。201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编曲人进入全国五强。为多位歌手制作过单曲或专辑上千首。代表作有《千度桥》-阿鲁阿卓、《最后的狂欢》-杨和苏、《让梦飞行》-吴陌川、《生命之重》-贵州群星、《百年风华》-雍朝玉&蔡雷、《归途》-雍朝玉、《龙腾舞阳》-石三山、《听见中国》—敖正燚&王韦韦、《花灯姑娘》-罗家三姐妹、《那个姑娘》-罗珊等。同时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纷纷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