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县:粤黔协作赋能农产品价值跃升

农民日报 | 2025-11-04 16:01

在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海拔2200米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正借粤黔协作之力掀起产业变革。2016年以来,广州市番禺区十年持续帮扶,推动曾“藏在深闺”的威宁苹果、肉牛产业全链条升级,成为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科技为苹果产业插上翅膀。威宁年均日照1812小时,低纬度高海拔气候造就优质苹果产区,却曾受困于基础设施薄弱。粤黔协作累计投入1397.87万元,建成贵州首个丘陵山地苹果全程机械化基地,单轨运输机效率提升20倍,大数据监控系统让用水效率提高40%、化肥用量减少30%。黔山红苹果科技产业园的智能分选线,以每小时15吨的效率精准分级,AI检测让一级果售价从每斤4元涨至8元。今年,该产业园带动企业产值5800万元,惠及5.6万农户。如今,威宁苹果年综合产值12亿元,带动近10万户农户。

品牌与渠道打通“黔货出山”路。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威宁小组四年投入440万元构建品牌推广体系,广州地铁专列、央视广告等多平台发力,“威宁苹果”以18.05亿元品牌价值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7次获此殊荣。通过“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圳品”认证,其高端渠道溢价率达30%。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威宁小组还投入100万元完善现代物流园,建立“淡季纾困+旺季销售”模式,今年威宁苹果出口66吨,远销泰国和越南。

全链布局激活“牛气”经济。番禺区投入3.95亿元财政与社会帮扶资金,撬动5亿元社会资本打造肉牛产业体系。“见犊补母”政策使家庭牧场从2021年320个增至2025年1569个,村民靠养牛年增收超1万元。科技团队提升牛繁殖率至82%,保险补贴将死亡率降至1.2%;欧盟标准屠宰场开发12种深加工产品,牧草推广降本18%。如今,威宁肉牛年出栏6000头,2025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从“输血”到“造血”,粤黔协作探索出可持续路径。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威宁小组组长汤宗飞深有感触:“我们不是简单投入资金,而是从基地建设、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到市场开拓进行系统布局,补齐产业链各环节短板。”通过科技赋能与品牌打造双轮驱动,粤黔协作帮助威宁农产品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价值跃升。

陈坚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