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干卿:广泛发动群众 勇敢作战

学习强国— 山东学习平台 | 2023-02-08 21:23

宋干卿

宋干卿,1909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市黄山镇寨子后村。他幼时家庭贫困,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他读了三年私塾。1929年,宋干卿在黄山镇郁家村教学时,结识了王良壁(胶东特委派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在王良壁的启发和影响下,宋干卿经常向学生传授进步思想,决心打破封建礼教,用武装力量推翻腐败政府。宋干卿曾组织学生推倒神庙,砸毁神像,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

宋干卿在任教员期间,教师职业没有保障,尤其青年教员更是如此。当时,老教员为维护自己的职业地位,组成教育研究会,继续维持根深蒂固的封建教育,排斥进步青年教员。宋干卿、王良壁则针锋相对,成立新教育研究会,广泛组织青年教员讨论时事形势,同落后势力和现象作斗争。到后来,新教育研究会的成员大多都成为荣成、文登党组织的骨干力量。

1933年,宋干卿和王良壁组建了北寨子后党支部。他们发动周围贫农起来捣毁黄山镇公所,同当地富豪劣绅作斗争,改善雇工待遇,得到了贫苦农民的一致拥护。

1935年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发动了著名的一一·四暴动,宋干卿既是暴动的发动者,也是文登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做好暴动的发动工作,他先后在荣成市的宁津和黄山,利用夜间向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宣传穷人只有起来革命,夺取武器,掌握政权,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调动了群众参与暴动的积极性。他在黄山镇抓紧发展党员,整顿党组织,使党员在暴动队伍中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他还组织书写了暴动后散发、张贴的传单,通过宣传发动,荣成成立了三支暴动队伍,宋干卿担任了第一中队的队长,并到石岛侦察敌情,研究行动方案,但是由于敌人早有准备,暴动失败。从此,胶东大地笼罩在血雨腥风中。

1937年12月24日,他和宋澄、理琪等人组织领导了在山东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天福山起义。借助起义的大好形势,他向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群众张贴标语,教唱革命歌曲,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38年2月13日,宋干卿和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等率一大队和特务连百余人攻克了牟平城。

2月14日上午,宋干卿与三军的领导在牟平城南三里远的雷神庙开会。午后,他们被从烟台赶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包围。敌人密集的子弹封锁了雷神庙所有出口,敌人随时都有冲进庙门的危险,战斗异常激烈,但宋干卿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灵活指挥,打退了敌人五次进攻,于晚上9点,趁着夜幕突出重围。这次战斗,击落敌机1架,歼敌50人。同年,由于宋干卿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被任命为东海军分区军事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