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贵州》节目预告:天气寒冷 脑中风频发 这些细节要注意!

科教健康频道《健康贵州》栏目 | 2021-01-08 19:15

寒冷季节是脑血管发病较高的季节,即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中风发病的高发时期,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昼夜及室内外温差也较大,容易超出人们的生理调节范围。

寒冷诱发脑中风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尤其是当寒流突然袭击时。患者体内水分消耗过大,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脑部供血减少。那些平时就有高血压的病人,很难适应气温骤降引起的变化,发生脑中风。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脑中风的发病率会增加,特别是60岁以后,每增长5岁,脑中风的发病率会增加2~3倍。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调节能力都在走下坡路,一旦发生脑中风,对于健康的损害非常大,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冬季,老年人更应该格外注意“护脑”。

怎样防治中风

除常规控制高血压和血糖、降血脂外,还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疗的个体化。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因此,预防脑中风首先要对症处理所有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就要重点控制血压和戒烟、戒酒。

1.适度晨练

脑血管病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等太阳升起之后再锻炼。根据自身状况,适当选择如跳舞、散步、打太极拳等文娱活动,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调和气血。锻炼完毕不要用凉水洗脸、洗手,以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2.慢起床

脑血管病患者应在清晨醒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再起床,避免中风等发作。

3.监测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有高血压病史者,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防止波动至关重要。

4.补充水分

在一天时间里,成人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40毫升水,适当饮水便于稀释血液。避免因水温过冷过热而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

5.心态平和

情绪激动是脑血管病的大忌。放宽胸怀、保持心理平衡,多照日光、听音乐,以改善忧郁症状。切勿暴饮暴食和过度娱乐。

6.进补适宜

脑血管病患者进补提倡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适当多吃粗、杂粮,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也不要大量喝酒、抽烟、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

把握治疗中风的时机

中风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正所谓“时间就是大脑”。3个小时内是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间内采取溶栓治疗,效果非常好,几乎可以痊愈,不留后遗症。如果超过了3个小时,特别是6个小时后,神经细胞就会出现坏死。就好像是一条河流被堵塞了,周围的植物还未枯死前,如果进行及时的疏通和灌溉,那么植物还能活过来,但是,如果河流干涸的时间过长,植物已经完全枯死,那么即便是疏通了也于事无补。

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冬季如何预防脑中风的知识,敬请关注1月9日(周六)晚20:45分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6频道)和动静app视听同步播出的《健康贵州:远离脑中风,从预防开始》,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蔡静将为你解困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