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关注 | 《大运河画传》出版,“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首部亮相

现代快报 | 2023-03-28 10:49

以“画传”形式呈现,以文字为线,以图画为珠,以线串画、以画映线,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首部《大运河画传》正式出版。

《大运河画传》 顾炜 顾闻/摄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创作于大运河上

大书法家赵孟頫和大运河之间,有什么故事?他著名的《兰亭十三跋》,就是在京杭大运河上一路创作的书法杰作。“他创作这组作品的时间,正是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开通不久。他还专门在其中记录了等待运河放闸的文字。这或许是记录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文字。”《大运河画传》编委会执行主编刘曙光介绍。

当编撰团队希望把《兰亭十三跋》用在画传中时,却遇到一个难题——赵氏的原作因为火灾而只保留了局部,而且还不在国内的博物馆中收藏。国内搜集到的《兰亭十三跋》图片,清晰度不能满足出版的要求。因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收藏这幅作品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并取得了免费使用的授权。这才有了《文人墨客的行旅与创作》中让人感慨万千的这幅残缺的字帖。

“与此前大多数普及版的大运河读物不同,我们既从大运河的波澜壮阔出发,又注意通过细微的历史场景,把大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刘曙光说,编撰过程中注重发现此前容易忽略的历史细节,并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这些细节。

《大运河画传》 顾炜 顾闻/摄

《大运河画传》 顾炜 顾闻/摄

精挑细选,超万张图片中遴选200多幅

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后母戊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大禹治水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历代帝王图》之隋炀帝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藏《京杭运河全图》…… 翻开《大运河画传》,一幅幅精美图片飞入眼帘,有传世名画、文物高清图,也有大运河的航拍、夜景等不少精美图片。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部《大运河画传》,以6个章节、20万字和200多幅图片,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考古、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知识、传统、故事等,涉及历史事件、工程杰作、城乡发展、人物故事、文化衍生、保护传承等。”刘曙光介绍。

《大运河画传》的编撰,以丰富的档案和图片资料,历年出版发行的关于大运河的图片集、绘图作品集,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所拍摄、绘制、收集的大量图片为基础。全国政协文史委还协调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获取相关图片授权,最终从万余张图片中遴选表现大运河文化内涵、景观、相关文物等共200多幅配图。

《大运河画传》编委会委员、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说,《大运河画传》既高屋建瓴,脉络清晰,融汇众说,诗情画意;又资料充实,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深浅宜人。可谓一书在手,2500多年运河历史、3000多公里运河风情尽收眼底,将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发挥重要作用。

《大运河画传》

下一步,“进群出圈”全媒体呈现

“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四大画传中的首部作品《大运河画传》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真福介绍,凤凰集团从凤凰科技、江苏人民、凤凰美术3家出版社抽调18位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编辑参与画传系列图书的编辑出版,对图书内容及图片精挑细选、精雕细刻、精心打磨,先后十余次对书稿进行修改完善。

孙真福表示,下一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在认真总结《大运河画传》编撰出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方意见,以更高的目标定位做好画传系列后续重点图书的出版工作。

同时,把画传系列图书的宣传、推介、传播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通过新华书店、网络电商、新媒体矩阵、凤凰读书会、版权输出等途径,组织宣传发行、阅读推广,《大运河画传》以及陆续出版的其他画传将走进市场、走入读者、走向世界。以《大运河画传》纸质书为基础,进行数字阅读、知识课程、数字藏品、全媒体呈现等深度融合开发,将陆续打造画传多种文化形态,让运河文化、长城文化、长征精神、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进群出圈”。

(记者胡玉梅 刘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