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箐苗服饰: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贵州天眼 | 2024-04-27 20:12

近年来,纳雍箐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倍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箐苗得以被外界广为知晓。2008年6月,纳雍箐苗服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着盛装的箐苗妇女及孩子

箐苗为纳雍苗族四个支系之一,在毕节市纳雍县百兴、张家湾、水东、曙光四个乡镇,居住着五千名左右的箐苗人,箐苗人口约占纳雍县苗族总人的二十分之一。

着盛装的箐苗女子

纳雍箐苗服饰的女装最有特色,女装上身穿由手工刺绣、蜡染,前襟至腰,后披至小腿,呈燕尾状对襟衣;下穿镶有波浪花纹齐脚腕的百褶裙,腿裹擀毡羊毛护腿,脚穿翘头桃花钉子鞋。服饰高雅大方,色彩柔和,全套装束被西方学者认为“俨如高贵的殿下公主”。

箐苗妇女在刺绣

苗族有“服饰大族”之誉,苗族服饰是中国服饰史上的活化石。过去,纳雍箐苗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以高山箐林为主,他们自耕、自种、自编、自织,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然生活,自称是“住在深山老箐的民族”。

箐苗头饰(祝绯 摄)

由于纳雍箐苗是无字民族,他们历来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和着装上的图画之中。他们用绣针当笔、用彩线为墨,把几千年的历史绣在衣裙上,组成一部画卷般的史诗世代相传,以此把对先人的缅怀和对坎坷历史进行永续性的记录。

村民在织苗布

从装扮上来讲,纳雍箐苗头饰特点尤其突出。《山海经·大南荒经》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触人,人不能向。”《淮南子·齐俗训》载:“三苗髽(zhuā)首。”纳雍箐苗头饰即具有“髽首”“触角”等“族徽”标志。

相互评价

纳雍箐苗头饰用很大的木梳与黑毛线和头发、马鬃等参合搓成一根根细线于头顶挽起高髻,露出两角,有仿牛角或月亮的痕迹。用桦槁树做成的“V”形木梳,顶部两端锐利的尖角状,药用生漆将染成红色(如今则用现代工艺生产的漆),看起来极其艳丽。因而箐苗也自称“尖角苗”,区别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的“长角苗”。

盛装的箐苗妇女

纳雍箐苗服饰刺绣手法多样,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拼贴绣、卷纱绣、滚绣、盘绣等。有“四合院花”“房架花”“八瓣花”等等,整合相融的花纹则是全件刺绣的精髓,是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其法运用了变形夸张等,集纺、织、染、绘、挑、绣、缝之大成,花样精美、大方,古朴而艳丽,其众多历史事件、人物、动物、风物等优美图案,涵盖了历史、美学等学科领域。

箐苗盛装上的图案

以自然山水、花鸟鱼虫、江河星辰为主题,神秘的蜡染花纹和图案表现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拜,同时反映箐苗在迁徙、斗争、生活的各种场景,记载了箐苗从古至今的兴衰与变迁,蕴含着他们对历史、自然、人生和宇宙的认识,被称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

翘头刺绣鞋及绣片(祝绯 摄)

一件纳雍箐苗服装由多块绣片缝合而成,但是工艺复杂的要数箐苗女装,因为最能干的人,即使加班加点,一年也最多只能做出两件,时间长的需要三到五年方能完成一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集历史、美学、纺织、刺绣、美术、哲学和几何学于一身。

走在路上的箐苗妇女

近年来,纳雍县张家湾镇老翁村成立了老翁苗寨国家级非遗箐苗服饰文化传习所,吸纳苗寨非遗爱好者就业,带动当地箐苗妇女就业增收的同时也传承非遗。另外,纳雍县还为苗寨建立了更大的加工厂,这为箐苗服饰的加工、传承提供了更好的作业环境,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来源: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