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特色美食托起浓郁家乡味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 2022-12-30 10:40

“还要放一瓢水,淀粉太浓了。”

“注意火候,柴火不要添多了。”

……

在贵州省岑巩县天马镇杜麻村黄溪河组伍光琴家中,伍光琴夫妇正在忙着制作“订单”蕨粑,柴火噼里啪啦,蕨粑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

在岑巩,这道来自大山的美食——蕨粑,由蕨草根系上提取的淀粉熬制而成,其口感爽滑、清香、有嚼劲,煎、炸、涮皆可,是当地人餐桌上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

孟冬草木枯,而埋在土壤层中的蕨根却因营养充足,根系肥大,淀粉充盈,是提取淀粉的最佳原料。制作蕨粑,提取蕨根淀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蕨根要经过筛选、刷洗、捶打出浆、反复淘洗和滤渣等多道工序后,再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自然沉淀,才能提取到最好的蕨根淀粉。而从选料到熬制蕨粑的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能制作出品质最佳的蕨粑。

“蕨粑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首先挖的蕨根要选根肥大的,这样出粉量才多,淀粉才白,熬制的过程一点都不能马虎,全靠经验和手感,火候也相当重要,这样熬出的蕨粑卖相和口感才好。”伍光琴介绍。

“蕨粑好吃根难挖”,从蕨根到蕨粑,要经过十余道工序,方能成就特色美食,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蕨粑这道食品季节性比较强,加工的程序也比较繁琐,因为这道美食很特别,备受人们欢迎。”伍光琴说,岑巩县城和周边乡镇赶场的时候,她都要去卖,而且为了供应市场需求,还进行网上售卖,邮寄到贵阳、深圳、广州、宁波等地。

蕨粑是原生态的美食,含有丰富的淀粉,口感绵软,是难得的山中美食。伍光琴夫妇每年从农历的10月底到次年正月上旬,都会制作蕨粑出售,今年是售卖的第八个年头了。因为伍光琴夫妇制作的蕨粑品相好、口感佳,大家口口相传,供不应求。

“每年大概有3个月在做蕨粑,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比打工强,还自由。”伍光琴笑着说,由于受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今年的蕨根出淀粉率比往年更高,100斤的蕨根可以制作30斤的蕨粑,制作好的蕨粑按25元/斤出售,收入很可观。

据了解,天马镇杜麻村黄溪河组共计110户510人,每年都有30多户人家售卖蕨粑。勤劳的村民们由于一直坚守传统制作方式,深受市场青睐,售卖蕨粑也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接下来,以农家传统工艺制作的蕨粑为引擎,挖掘更多的潜在价值,让产品多样化,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天马镇杜麻村党支部书记杨显亮说,让更多的人吃上思州美食蕨粑,真正做到“黔货出山”,使当地村民的生活因“蕨”而变,因“蕨”而美。

(通讯员:李昌焯 杨瑞 沈启照 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