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专访丨“国民教授”戴建业:要读懂诗,先做好这三步

动静 | 2019-08-31 15:55

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期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戴建业来到贵州以书会友。

你以为画风会这么正经吗?才不会!

扪心自问,你曾经立下过每天背一首唐诗的flag吗?你想成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朋友圈小达人吗?那你就来对地方了!今天动静记者带你深度认识这位,讲诗讲得好到抖音圈粉200万的“国民教授”戴建业,谈谈如何领略诗歌之美。

一见面,动静记者就感受到了戴老师的“真实”:“我不爱说假话,我对自己的期许就是一定要说人话。”“参加活动这是没办法,不然这种天气我肯定想穿短裤拖鞋。”“最不爱接待你们媒体了,幸好我明天就走了你们找不到我。”……呃……下面就来看看净说大实话的戴老师怎么看待青年人读诗这件事吧。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近”诗歌

去年,戴建业的课程视频《走近大诗人》上传网络后,因为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接地气的分析讲解迅速走红,被广大年轻学子羡慕地称为“别人家的老师”。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戴老师的上课风格:

陶渊明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诗人,你看他的诗,你要不认真读,你就不知道幽默在哪个地方。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你以为他肯定懒对吗?他不,他马上来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说天还不亮他就起来了,月亮出来了才回去,还是种那个鬼草盛豆苗稀。

这样随手拈来的幽默与调侃,来源于戴建业平时的学术积累和用心思考,戴建业说,他讲诗一定有他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时也会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去。“照本宣科是教不好诗的,每一代人的信念是相通的。 21世纪读李白的诗、陶渊明的诗,是21世纪里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很好。如果你读诗和清朝人一样感受,那这个诗就死了。

现在,戴老师的抖音粉丝过200万,抖音点赞数破400万,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戴建业坦然接受,“坏处显而易见,非常打乱我自己的生活节奏,我最不喜欢接待你们媒体(笑)。”但是戴建业认为,如果有很多人因此对诗歌、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那就是一件美事,“在智力当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诗歌非常需要想象力,如果我们的整个民族都喜欢诗歌,那么我们的民族的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

学习关键还是要读书

谈到怎么样才能“懂诗”,戴建业说,除了看视频,还得下功夫读理论、读原文,“视频上课是不够的,深奥的东西还在书里,书里面的知识更系统、更完备,也更深入。

戴建业希望青年朋友能少玩点手机,多阅读,“希望我们的朋友要沉静下来,不要只选择轻松的接受方式,即使有些著作并不是很有趣味,但是它的确是有见识,我们还是要学会耐着性子去读。诗词确实是有一个门槛,你要体验一种东西,把它真正学得有点心得,是要反复去琢磨。

下面是我们请教来的学诗三部曲,以宋词为例:

一、读宋代文学史,了解这个时代历史背景、有些什么诗人流派、大致风格

二、读宋词300首,最好的方法是早起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学习基本的平仄音韵知识,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味

青年人也要学好数理化,特别是英语

除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戴建业平时也爱翻译一些文章,“英国散文写得特别好,像培根一直到后来的20世纪的罗素,我下定决心学英语用原文来读它,更能体会它的好”。戴建业还非常喜欢数学。“你把一个很巧的题解出来了,对你的智力是个挑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戴建业说,希望新一代青年人既要传承好民族的文化,也要学好自然科学、学好英语,走向世界。“我们的孔子孟子很伟大,同时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同样伟大,拿出来的东西令人震撼,通过这样广泛的阅读,青年人才能面向世界,我们民族就有希望。”

贵州是隐居首选之地

这次是戴建业第一次参加孔学堂书博会,但此前由于学术交流已经来过贵州很多次,“我很喜欢贵州菜,这里朋友也多。” 戴建业希望之后能慢慢“不红”一点,早点退休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安心读书。“贵州是我的首选,这里山清水秀,环境非常优美。而且现在贵州的经济发展的这么好,是大数据的中心,对文化发展非常重视,我相信贵州将来会成为一个文化的重镇。”

“国民教授”的风采看文字是不是不过瘾,敬请关注动静专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