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2天!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瓮安站)

贵州省体育局 | 2024-10-25 14:37

【贵州红·红色故事|“红军水马”的故事】

1934年12月31日,红军在草塘召开了著名的“猴场会议”,提出了渡江以后的新的行动计划。乌江素来有天险之称,浪急滩险,历来被誉为通往黔北的屏障,当渡江命令下达以后,靠什么渡过这天然屏障呢?

深夜里,寒风呼啸,江水的哗哗声和岸边竹叶摇动的声音是那样响亮,就是这竹叶声告诉了红军渡江的办法。战士杨玉宝当过篾匠,他生在江边,放过木排,常用竹子编成篾绳绑扎木排,竹篾在水里浸泡时间越长越扎实。他看到江边那绿荫成片的大竹林,眼睛一亮,想出了用竹子编竹绳的办法。绳子问题解决了,桥用什么材料架呢?一排排长李景富是江西人,生在赣江边上,想出了竹排渡江的方法。

于是,全面开展扎竹排的“战斗”开始了,大家把五根竹子并排在一起,每根竹子的两头和中间都用凿子打一个眼,然后用小竹子穿在每根竹中间,并用竹绳捆紧,使他连成一个整体。竹排的一头用火烤一下,竹子变软,用力弯成一个锐角,出现一个翘翅,活像一只只小船,这就是敌人称的“红军水马”。

红军战士把 “红军水马”放在江里,由于水太急,“红军水马”浮在水面,水浸过竹排表面,人上去向江对岸横划十分困难,湍急的流水很快将“红军水马”冲到下游去了,于是他们用竹篾编成筐,在筐里放石头,再在筐里的石头缝里插竹叉,石筐沉底后,竹叉插在河底的石缝里,“红军水马”就有了锚。

红军凭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乌江100里的战场上通过“红军水马”和“红军水马”架起的浮桥,抢渡乌江,甩掉了围追的敌人,打垮了堵截的候之担的部队,创造了红军长征的奇迹,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奇迹。

【赛事官方报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