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中国癌症高发,是碗筷惹的祸?提醒:这种碗筷或招来肝癌、白血病,家里有的赶紧扔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健康全说 | 2023-11-24 10:35

最近,我们总能听到,谁谁得癌的消息,前段时间,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因胰腺癌去世了;曾拍摄过《下一站,幸福》的导演陈慧翎因宫颈癌去世,得癌的人真的越来越多了。

2023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

很多人会疑惑,为啥生活条件好了,得癌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这其中的因素是复杂的,癌症的发生不仅仅和遗传、基因等有关,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你一日三餐夹菜吃饭喝水都要用到的碗筷、杯子,也可能成为癌细胞激活器。

所以,要想防止“病从口入”,只注重饮食健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防那些天天和嘴巴打交道的餐具。

劣质仿瓷碗遇高温,会释放甲醛、三聚氰胺

说到仿瓷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外面餐馆里的餐具,基本上都是用的这个材质的碗。

因为重量比玻璃和陶瓷要轻,也不易摔破,所以也常常用来做成儿童餐具。

这种碗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一是因为它抗摔,即使是掉地上了,也可以完好无损;二是它便宜,成本低,用好久都不会坏,性价比很高。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碗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

市面上的仿瓷碗,其主要成分密胺树脂,这种材料是由三聚氢胺和甲醛聚合而来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一定温度下,有比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

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遇高温,也存在着小分子化学成分迁移出来的可能。

密胺树脂使用温度上限是120℃,若超温度使用,如在200℃的热油下放置10分钟,部分密胺树脂就会分解,产生较多的甲醛及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特别是一些劣质仿瓷碗,多以脲醛树脂代替密胺树脂为主要成分,毒性非常大,甲醛迁出率很高。

甲醛有多毒,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甲醛列入一级致癌物名单,长期接触可诱发鼻咽癌、淋巴癌、脑瘤、白血病、细胞核的基因突变等。

而说到三聚氰胺,大家应该也都不陌生,多年前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事件,就是它引起的,造成了近30万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出现泌尿系统异常,6名幼儿不幸去世。

之前,备受大众喜欢的某百货店,其店内销售的一款“KaKao Friends”RYAN单耳苹果碗,就被检出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

所以,大家在购买和使用仿瓷餐具时,一定要多多注意,遇到劣质三无的仿瓷餐具,一定要立马扔掉,日常使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时一定要查看产品是否有QS标志、生产许可证和执行标准(QB1999-1994),这个是密胺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

2、不要选择颜色过于鲜艳的仿瓷碗,尽量选用浅色无图案的,因为涂料可能出现重金属超标。

3、不要用来盛放热油这类的东西,也不要放进微波炉内加热,以免因过热导致甲醛释放。

4、酸性强的饮料会增加密胺树脂中甲醛的迁出率,所以最好不要长时间盛装碳酸饮料、果汁、酸奶、酸菜等酸度高的饮料食品

日常生活中,吃饭盛菜,最好用陶瓷碗或玻璃碗,安全性高,稳定性高。

发霉的木筷子,潜藏黄曲霉素,可能致肝癌

很多人家里的筷子一用就是几年,只要还能夹菜,就不会换新的。

但其实筷子也是有保质期的,“超龄”和变质的筷子上面可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有害病菌,譬如,可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可诱发肝癌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真菌霉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

特别是木制筷子,往往质地较软,易产生划痕,用久了特别容易藏匿油污细菌等物质。

有人可能会说,我天天高温消毒,问题应该不大吧?

高温确实能杀死一部分细菌,但有的细菌毒素很耐高温,比如黄曲霉素,需要在280℃以上才会分解,一般的温度根本奈何不了它。

所以,筷子也要定期换新,普通的竹筷、木筷,保质期一般为3~6个月。

筷子所处的环境如果潮湿多变,即便使用不久,也可能发生质变,特别是竹制与木制品,稍不注意就会变得霉迹斑斑。

所以,建议哪怕没过保质期,每天使用筷子前,也要注意察看一下。

·看它有无变色,颜色发生变化;

·表面是否附着有非本色斑点,特别是霉斑;

·有无显得很潮湿或出现弯曲、变形;

·是否带有明显的酸味。

如果有,表明已经变质,务必果断扔掉,以免病从口入。

另外,家里有这2种筷子的,也最好不要再用了

1、彩漆筷子

彩漆筷子外层包裹的漆的质量存在不确定性,有些含有重金属铅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遇热挥发,可能给健康带来隐患。

2、塑料筷子

塑料筷子遇热易变形、熔化,且一般塑料筷子的颜色较艳丽,可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