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代表的四个台,刷屏啦!他们的名字叫“高山人”

综合广播 | 2021-09-18 11:45

当人们通过媒介知晓天下事、感知人生味,当台前的主持人们获得受众给予的关注与喝彩,可能很少人会知道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高山人”。

他们,隐身于贵州的莽莽大山,护卫广电信号的正常输送;

他们,是我们未曾谋面却朝夕相伴的第一批听众和观众。

共此时,向未来!在贵州广播电视台“欢度国庆·喜迎中秋”职工文艺汇演上,贵州综合广播将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四大直属高山发射台的故事搬到了舞台中心。

【《奋斗正当时》演职人员名单:

综合广播:林海峰、李盼盼、魏玉玺、龙静宜、龙斌、李珮成

指导:侯莹(综合广播)

特邀嘉宾: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八四一台台长邹声波、技术科科长兰祥君

特别感谢: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四大高山台】

《奋斗正当时》通过情景剧、旁白和现场访谈,再现了“高山人”的工作常态。

无论是遇到毒蛇猛兽,还是因为常年值班与亲人聚少离多备受埋怨,情景表演中的故事,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而几分钟的节目远远无法承载“高山人”的付出与艰辛!

演员:龙静宜、龙斌、李珮成

节目里,台职工在雷电天气里跳上木椅避免雷击的情节让观众印象深刻,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惊险。

由于雷公山海拔地势高,属雷击多发区,只要到雷雨季节,室内、外电击声“啪啪”作响,发射机、电视机、电灯、电炉等设备随即被雷电击毁击坏,冰冷潮湿的楼间过道瞬间引来瘆人的高压拉弧。一旦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跳到值班木椅上,战战兢兢,蜷成一团......

这段文字来自七六四台台长侯建强文章《苗岭杜鹃》。

七六四台台站全景,海拔2178.8米,台站与山下高差1378米。

(图片提供:七六四台台长侯建强)

演员:林海峰、李珮成

从小李到老李,舞台上的灯光切换只是一秒,却流逝了一个人30多年的青春岁月。他们与寂寞相守、与草木为伴,恪尽职守、淡泊名利。

旁白:霖涵

凌晨2点,大多数人已经酣睡,位于雷公山主峰的七六四台,设备巡查正在进行。与七六四台遥遥相望的是位于贵阳云雾山的七六一台,位于六枝老马地的七九四台和位于遵义娄山关的八四一台。它们是贵州省广播电视局直属四大高山发射台,保障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贵州广播电视台近30套频率、频道的安全播出。

冰雪封冻的高山台别有一番景致。

(图片拍摄: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 王先宁

这美景难得一见,它的另一面是“高山人”艰苦的工作环境。八四一台位于娄山关,海拔1750米,台站与山下高差800米左右,和遵义市区高差1000米。

(图片提供:八四一台副台长李军)

凝冻封山,七九四台职工用背篼装上几十斤重的柴油,步行几十公里到台站保电。七九四台位于六枝老马地大山,海拔2016米,台站与山下高差400米左右。

凝冻天气上山下山都是不小的考验,七九四台的值班员给自己的鞋缠上棉布防滑,仍免不了一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

2008年令贵州人印象深刻,让高山台人刻骨铭心。电杆被覆冰拉断,贵州大面积停电,高山台信号一度中断。为了让贵州人看上春晚,大家克服一切困难抢修。八四一台台长邹声波始终记得,当晚终于在春晚开始前恢复信号发送,春晚结束后信号再次中断。那个冬天,记不清大家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图为2018年七九四台更换馈线

65米高的发射塔,一上就是几个小时。夏天全身被汗浸湿,冬天头发、眉毛结了冰。这样的向上攀登,他们也许已经忘了到底有多少次,可他们却说:“山高、塔高,比不上安全播出的要求高。”

2015年,雷公山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洪水冲毁了山路。身旁是倾泻的浊流,脚下是滑动的泥浆,七六四台的值班员心里却想着无论如何都要上山。

位于贵阳云雾山的七六一台海拔1616米,台站与山下高差大约有600米。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地名由此而来。

台站前五个醒目的大字:山高人为峰!高山人的坚守和技术的底层支撑,是广电人勇攀高峰的底气!

(图片及视频提供:七六一台台长罗正明)

从左到右:主持人盼盼采访八四一台台长邹声波、技术科科长兰祥君

作为四大高山台代表的两位嘉宾说这是人生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盼盼说,高山台同事们的“舞台”是山顶与塔尖,常听到的“掌声”是雷声、风声和雨声。现场观众为高山台响起热烈掌声。

八零后技术科科长兰祥君说,让他再选一次还是会选择成为高山人!

明年就退休的邹台,最后一个班想在值班日志上写下: 

半辈子献给高山台,无怨无悔;一辈子广电人,无比光荣!

高高耸立的发射塔就像广电人的精神丰碑

人在塔在精神在!

唯有真实最动人。“高山人”通过这个节目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欢笑与泪水,更是一种坚守、奉献、协作、实干的精神力量!

小伙伴们,改革劲风起,奋斗正当时!

节目完整视频在广电人中刷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