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利园街道蟠龙社区:小小报警器 连着“大民生”
2025年1月21日,冬日的纳雍县利园街道蟠龙社区,寒风凛冽,但居民们的心却因一个小小的报警器而温暖起来。在蟠龙社区居委会,社区干部何元义正兴奋地指着新安装的一氧化碳报警器,满脸欣喜地说:“这报警器真是太好了,解决了我们冬季安全的一大难题!”
原来,冬季是农村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当出现低温、雨雪等寒冷天气时,人们紧闭门窗,空气流通不畅;低气压天气则使室内煤气难以及时排出;逆温现象、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也会影响一氧化碳的浓度分布。这些气象因素相互叠加,加剧了中毒风险,让基层干部们每到冬季就忧心忡忡。
现如今,有了这个一氧化碳报警器,何元义省心又放心。在蟠龙社区居民任志先的家中,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技术人员罗忠显正在安装这个“小家伙”。任志先看着这个新奇的设备,满心疑惑:“这小家伙管用吗?”罗忠显见状,立即现场演示了报警器的功能。只见报警器发出“嘀嘀嘀”的急促声音,红灯不停闪烁,同时,任志先和社区干部的手机也相继响了起来。
“这个真管用!”任志先看着手机上的来电显示,竖起了大拇指,脸上露出了踏实的笑容。他感慨地说:“以前晚上睡觉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煤炉出问题。现在有了这个报警器,我心里踏实多了。”
这样的场景,在纳雍县利园街道的多个社区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乡村不断上演。
“入冬以来,天气越来越冷,很多村民家中都燃烧煤炭取暖,存在较大的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夏恒介绍,为确保群众冬季取暖安全,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选择在纳雍县利园街道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哲觉镇论河村作为冬季一氧化碳风险安全示范试点,为重点人群免费上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在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们不仅细心调试设备,还耐心地向老人们讲解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他们一遍遍地演示,一遍遍地叮嘱,直到老人们完全明白为止。同时,他们还普及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小常识,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如何安全取暖。
除了为村民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外,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和纳雍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还深入村民家中,检查取暖设备的安全性能。他们仔细查看煤炉、烟囱等取暖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村民整改。同时,他们还向村民们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煤炉、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知识,增强了村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我们气象工作,始终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夏恒说,这个小小的报警器,虽然不起眼,但它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危。它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体现。
小小报警器,发挥了大作用。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的这一举措,不仅为村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村民们纷纷表示,有了这个报警器,他们过冬更加安心了。
实习编辑:方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