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文学给予我们什么

2022-03-10 20:06

余华:文学给予我们什么(来源:《有书》)

五十九岁的余华依然保留着从书架上找文学书读的习惯。

他有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想读的书,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心情很了解;有时在书架前徘徊一两天也未果,这证明他在迷茫期;有时,找书的时间竟然超过了读书的时间。

找什么呢?“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心情。”

悲伤,未必要读快乐的书,也许更悲伤的书,才能治疗悲伤。快乐,就想找一本更快乐的书,让快乐“发扬光大”。恨谁,就把文学作品中极其恶劣的人想象成谁,书读完,仇恨也消解了。

与人生、环境、心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余华眼中文学与其他书籍的区别。

2008年的一个黄昏,赴法宣传小说《兄弟》法文版的余华在宾馆门口等人。夕阳西下,路上行人熙熙攘攘,都是陌生人。“没有人互相问好,身体撞了一下,也就撞了一下。” 

一句诗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是欧阳修的“人远天涯近”。

“所有的人在大街上走,他们的身体哪怕是碰擦在一起的时候,你感觉人和人之间是那么的遥远,反而是正在西下的夕阳离人更近。”

多年前,余华在钱锺书编《宋诗选注》中读到这句“人远天涯近”,这些年早忘了。

但是那一刻,文学突然回来了,并且正因为这次奇妙邂逅,欧阳修的这一句诗再也不会离开他了。

在余华看来,这是文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向之一:生活场景唤起读过的文学作品。

相反地,文学作品也能让人想起往事。

父母从医的余华小时候家在医院里。家对面纵列三间房:太平间、男厕、女厕。家里没有卫生间,上厕所得先经过太平间。

于是余华去厕所的路上,总能看见太平间里窄窄的水泥床和干净的水泥地。太平间外树木葱郁,撒下一片阴凉。

暑热难耐。午睡后,汗水在草席上留下身体的形状。余华想,太平间凉快,去那儿睡上一觉吧。

有一天他读到海涅的诗,“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这不就是小时候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吗!

“海涅把我一个遗忘的童年的精彩经历给叫回来了。”这是文学真正的魅力所在,文学不是单向地摹写和反映生活,文学与生活是相互唤起、相互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