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西南地区紫茎泽兰灭除示范活动圆满启动

贵州交通广播 | 2024-08-14 17:56

8月13日,为进一步保护我国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扩散蔓延态势,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安顺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贵阳学院获得农业农村部的专项支持,联合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和贵州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服务”西南地区紫茎泽兰200亩灭除示范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西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进军,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彭锦斌,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登岭,贵阳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灿,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资源保护处处长黄宏坤,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团队首席科学家万方浩研究员,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付卫宁,贵州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吴志军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

应邀参加活动的还有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安顺市各区县农业部门、关岭县农业农村局、上关镇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及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师生们。

在活动现场,随着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资源保护处处长黄宏坤宣布活动正式启动,贵阳学院生物入侵科研团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本科同学一起拿起锄头铲子,开始紫茎泽兰的人工灭除工作,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多种手段,以及堆肥等除害技术应用示范。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入侵首席科学家万方浩介绍,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植物,自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后,凭借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迅速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扩散,成为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头号杀手”。其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草原植被,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本次紫茎泽兰灭除示范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力量、科学施策,全面清理紫茎泽兰在西南地区的入侵区域,恢复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示范活动,总结经验、推广技术,为其他地区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重点区域重点物种防控技术示范:西南地区针对紫茎泽兰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前沿扩散区和潜在风险区的应急灭除项目立项。历时5个月,通过前期调研、技术论证、实施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等系列工作开展,现已完成了项目大部分内容。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人工拔除、机械灭除、植株秸秆堆肥、生物种植替代等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对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灭除工作进行示范和推广。

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文佳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灭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遏制了紫茎泽兰的扩散蔓延态势,还恢复了大量被其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未来,西南地区将继续加大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力度,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和技术手段,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挑战和威胁,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西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