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竹海镇:村干部变身网络“货郎”,带动山货出山
为了提高万亩竹海知名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盘州市竹海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织年轻村干部成立“村播”团队,借用网络平台全面展现推广本地自然风光、特色农产品和传统文化。
今年5月以来,竹海镇石门坎、南星、上渔塘、小坝田等6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变身网络“货郎”,以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为主,不定期到各村开展网络带货直播。
几张桌子搭台,一个人拿着部手机对着主播直播,怕太阳大了手机会发热就撑把伞遮阴,不是专业的团队,没有专业的设备,看上去像是临时起意现搭的“草台班子”,但大家热情不减,各人按照分工忙活着。一会儿,上鱼塘村唐政奎老人家的红葱和竹笋就卖光了,老人满脸高兴。
“我年纪大,拿不到市场上去卖。感谢他们今天在网上把我拿来的小葱、竹荪菌这些卖了,谢谢他们。”盘州市竹海镇上鱼塘村村民唐政奎说道。
基于得天独厚的万亩竹海生态环境优势,竹海镇依托竹资源,谋划打造竹笋、竹荪、竹根水、竹根酒、竹工艺品“五竹”产业集群,培育了特色产业主体。但山货出山依然存在空间和信息上的“山沟”和“陡坡”,缺乏连接外界的机会。而“村播”团队从话术设计到镜头表现,从产品包装到物流对接,每一步都反复打磨,通过直播网络,跨山越海,直面受众客户,以流量变销量。
“我们的农业产品有很多种,比如竹笋、腊肉、洋芋皮,还有酸菜等等。我们去各个村直播下来带动力很大,老百姓的呼声也很高。”盘州市竹海镇石门坎村党支部书记甘云花告诉记者。
自5月12日首播以来,竹海镇“村播”团队已开展带货直播3场,成交额1万多元。万事开头难,虽然目前看起来数额不大,但比起村民大老远背到集市上卖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节约了人力物力。团队成员都很有信心,他们表示,后期各方面的工作会不断成熟、团队经过磨合也会更加默契。
从直播时生涩的第一句“家人们”,到村民排队等待的灿烂笑脸,竹海镇年轻村干部正以“村播”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充满活力的注脚。
记者:肖润贤 何照娟
编辑:唐婧 张亚
责编:邹兴乐 刘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