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盲目跟风!什么时候需要补充电解质?
在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身体活动,或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会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随着汗液不断蒸发,身体里的水分和电解质也会随之流失。
这种情况下,只补充水分是不够的,还必须及时补充电解质。如果单纯喝大量水却不补电解质,很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甚至导致水中毒。相关研究显示,在长时间运动的前、中、后阶段,通过适量饮用电解质水等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能有效改善身体水合状态,维持电解质平衡,对提升运动表现、促进疲劳恢复都有帮助。
(图片由AI生成)
当身体出现持续发热或高热症状时,大量出汗也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钠、低钾、低钙是较为常见的情况。
面对这种状况,不能自行随意补充电解质,而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身体状况合理补充。发热时身体本就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不当补充电解质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只有科学补充才能帮助身体尽快恢复,避免因电解质失衡引发更多健康问题。
(图片由AI生成)
饮酒后出现呕吐症状,会让身体流失大量电解质,进而加重酒精对心肌功能的不良影响。而长期酗酒还可能间接引发肾脏疾病,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此外,腹泻时身体也会丢失较多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出现脱水并伴随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能引发低钠血症、高氯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等。因此,腹泻患者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还需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文献:[1]刘潇潇.补充电解质需科学合理[J].食品界,2023(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