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艺术元素赋能“乡村振兴”

2023-08-20 15:28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为一所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的高等院校,自建校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自身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今年以来,该校以独特的艺术资源优势,积极发挥自身艺术教育特长,在黔南州惠水县及周边各地努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在乡村教育、文化、产业帮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乡村绘梦——用色彩与画笔丰富村民精神家园

今年3月、5月,由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带领绘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到惠水县和平路水巷子、惠水县明田街道桥洞村开展“乡村绘梦”公益活动,他们用心用情绘梦乡村,以青春之名助力乡村振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根据不同村落特色进行美化提升设计,最终选用乡风文明、民俗传统等墙绘主题,宣扬乡村文化传统故事。墙绘的制作赢得了村民的连连夸赞,吸引了大批村民驻足观赏和打卡拍照,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图画即充满艺术欣赏性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刘录玉老师表示“在乡村灰白的墙面进行公益手工绘画是希望通过墙绘的艺术表达方式多方面宣扬本土的乡村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特色民族文化,打造特色乡村”。 

“青舞飞扬——优美的舞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希望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也十分重视舞蹈感染力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今年5月,一年一度的“四月八”节日在黔南大地拉开欢庆的帷幕。为助力弘扬“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和乡村振兴总要求,5月27日,艺术学院带领三支队伍共59名舞蹈专业学生参加了由惠水县举办的2023年“唱响好花红、 欢度四月八”广场舞大赛,并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演出当天,59名同学用跃动的舞蹈,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图景,展现人民群众圆梦小康、相约幸福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舞蹈系教师赵静说:“此次演出的3个节目全部是老师们原创的作品,主题分别是《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我们一起向未来》,作品展示出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的青春风貌,同时增强了乡村的文化氛围,从而推动乡村社会的文化发展”。 

黔货出山我代言——助力推广家乡农产品

随着网络的发展,贵州各地的特色黔货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出大山,奔赴全国甚至全球各地。今年5月,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两支队伍参加了安顺市紫云县“黔货出山我代言”2023年全国高校乡村振兴网络主播技能大赛,他们通过运用专业的网络直播技能推介紫云的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助推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其中一支比赛队伍将把直播点设置在民宿“太空舱”景点,短短1个多小时吸粉量便达到5万人,在推介本地农特产品同时,也带动了观众对月牙湾乡村民宿了解。经过激烈的角逐,两支队伍圆满完成了直播任务,并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获一等奖的刘开筑同学上台领奖 

图为刘开筑同学带货直播现场 

谈到此次比赛,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表演系许伟老师满是欣喜和感慨。他说,“培养学生理解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的时候,应该把政策和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学会推广。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电视广告等各种渠道,扩大黔货的知名度。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如展销会、博览会等,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到黔货的魅力。创新营销方式,如直播带货、网红代言,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利用故事营销,将产品的背后故事、制作工艺等元素融入推广中,让消费者更加理解和接受黔货。” 

许伟老师与获奖学生合影

 “美育进校园”——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培育“希望”

自2022年起,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便开始着手开展将“美育”走进乡村中小学的活动。在惠水县周边几所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将美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地接触和接受艺术教育,同时还改进美育教学方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贺祝平说道:“美育教育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也可以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在美育教育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艺术和人文的知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乡村的文化传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希望未来孩子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去,帮助家乡实现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的乡村振兴展望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郑海老师谈到乡村振兴时说到:“用艺术元素赋能乡村振兴,尽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学院的脚步并未停止。相反,我们正在制定更详细的计划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持续的努力,就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未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一方面投入艺术人才,丰富培训课程,以满足更多乡村文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科研项目,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通讯员: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