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全国排名第20,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下一站是何方?

动静原创 | 2021-12-08 14:59

12月1日,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了《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中,贵阳排名第20位。

发布机构从信息基础、城市治理、社会服务、产业经济、创新保障、低碳发展等六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将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包含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5个城市,代表着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领先水平。贵阳市排名20,作为第二梯队,被划分为强力增长区,是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增长力量,贵阳的数字化转型将带来怎样的生活场景?贵阳能从第一梯度的城市中借鉴哪些数字化转型思路呢?一起来看看吧。

智慧城市建设:既有城市服务,也有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

智慧城市是指依托大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城市的各类服务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方便各部分同步、高效运作,达到优化城市管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智慧城市有很多方面,智慧停车场、智慧交通指挥系统、无人售卖超市等都能够体现。具体来看,贵阳公安公交轨道分局用大数据打造了公共交通立体化防控体系。这是在全国公交轨道公安管理行业率先建立的“全国扒窃人员数据库”,破案率从28.19%提升至70.2%。

在城市之外,智慧农业也是近些年贵州着力发展的重点。借助物联网、远程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农业环境监控、远程诊断和安全性溯源,提高了农业管理水平。贵阳市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自动记录果树产业基础数据的物联网技术,已实现果树管理全程数字化。

从广义上说,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等内容。今年11月18日,满载着“贵州造”产品的中欧班列从贵阳出发直达莫斯科。这是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举措,同时也能助力“黔货出山”。这场搭乘着科技发展的农村产业革命正有效推动着贵州的乡村振兴。

数据开放和利用: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

贵阳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打造“数字码头”新要求,贵阳贵安将全面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强化数字赋能,纵深推进“中国数谷”建设,推动实现数字经济大跃升。

在这些高新技术和产业的背后,决定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数据的开放和利用。

早在2017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提出了要加强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到了要健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机制、明确数据共享开放运营主体、推进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建设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等。

数据库的建立与开放可以实现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举例来说,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正在推动贵阳市“一网通办”与省“一云一网一平台”互通工作,这既是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智慧公积金体系建设的重大契机,是打造智慧公积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公共数据管理体系,促进公共数据流通和开发应用,能推动数据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促进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服务业、政务管理深度融合。

设立数据保护制度:助力数据安全开发,保护个体隐私

在信息时代,网络诈骗、大数据“杀熟”、信息泄露和个人图像被抓拍等侵犯个人利益和隐私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因此,在数据开放和利用的背后,需要注意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12月7日,上海公布《上海市数据条例》,其中就提到要实行数据安全责任制,实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安全风险研判预警和健全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关于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近日联合国刚刚通过了首个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标准建议书。建议书呼吁,通过确保透明度和有效管理,避免对个人数据滥用。

从智慧城市建设到开放政府数据共享,借鉴第一梯度城市高度重视数据和隐私保护的意识,贵阳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定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