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美丽村庄——星火蛮瓦 美丽凤亭
这是一幅恬淡自然的田园画,彩绘遍布整个美丽乡村;这是一首清新明丽的田园诗,书写红色革命历史;这是一曲大气磅礴的交响乐,奏响新时代发展新乐章。凤亭村地处贵州省罗甸县南部,位于凤亭乡人民政府驻地,是贵州较早的地下党支部之一——中共蛮瓦支部旧址所在地。
全村国土面积38.3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6个自然寨,全村415户1659人,是传统的布依族聚集村落。翻开凤亭反抗压迫的革命史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人们不会忘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黄举平、黄衡球、黄伯尧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光辉足迹
1930年11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邓小平等率领红七军主力北上,留下韦拔群、陈洪涛等,红七军二十一师及工农革命政权的部分干部战士在右江流域、红水河沿岸滇黔桂边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右江独立师党委和右江特委根据邓小平“上贵州发展”的指示,从1931年开始就不断派党的组织和武装游击黔桂边区,深入罗甸开展革命活动。
1932年9月下旬,为利用陈绣卿的武装力量在罗甸开展统战、兵运、农运和搞两面政权活动,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共黔桂边委决定建立中共蛮瓦支部,黄举平兼任支部书记,委员为黄伯尧、黄衡球。蛮瓦支部是中共黔桂边委开辟黔桂边区在黔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贵州境内早期成立的党组织之一。在中共蛮瓦支部领导下,罗甸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黔桂边委、边革委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罗甸,以蛮瓦为根据地,进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逐渐壮大黔桂边革命武装力量,并与滇黔桂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融为一体。为红军休整、发展壮大革命武装斗争力量、促进民族团结、罗甸和平解放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2月,凤亭村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这块流淌着红色血脉的热土重新焕发新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步入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一、建强村级党组织,赓续红色血脉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深化“纵横”宣传,拓宽参选渠道,“下深水”选拔优秀人才,着力在年龄、学历及能力上全面优化提升,注重从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深入研究把好人选关,推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6名,平均年龄32岁,大专以上文化5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村“两委”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化,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扎牢基础。
用好省应急厅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县乡选派的驻村干部资源优势,创新实施1名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帮带1名后备力量开展N项村级工作的“1+1+N”机制,培育村级后备力量6名,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组织战斗力。
积极争取参训名额,推荐村级干部到省、州、县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每月采取“集中+个人”“线上+线下”等模式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村级发展中,切实把广大党员凝聚在项目上、产业上,推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2021年民主测评中,党员群众对凤亭村“两委”班子满意度达100%,为高质量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日常管理等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机制,全面梳理村“两委”班子成员履职清单,职责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全面提升班子履职能力。
二、打造红色教培基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深挖红色资源,新建党群活动中心、改造红色文化广场,复原蛮瓦支部旧址、新建蛮瓦支部展陈馆,提升改造红军步道,打造集“党员教育”“爱国教育”“布依文化体验”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党群活动中心,是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包含80人的小型报告厅和中共蛮瓦支部展陈馆,是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蛮瓦支部旧址、红军步道等是踏访遗址、缅怀先烈、重温史事、感悟初心的重要载体。
大力培养红色基地讲解员,探索“课堂+基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让党员干部教育持续走深。在这里,用“七个一”来体验那段峥嵘岁月,即重走一段红军路、品尝一次红军餐、歌唱一首红军歌、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一个红军故事、感悟一次初心使命、聆听一堂好党课。
三、探索“三色融合”新模式,发展壮大红色产业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凤亭实际,以红色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培植绿色业态,深挖布依族传统彩色文化,创办“凤绣”少数民族文化工艺加工车间,实现“红色+绿色+彩色”“三色”融合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凤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办红色文化主题餐厅1个,集体经济发展绿色产业种植纽荷尔脐橙330亩、蜜本南瓜200亩、中药材博落回210亩。一批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熠熠生辉,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链逐步形成,做足绿色产业文章,红色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四、优化治理效能,建设宜居和谐红色美丽村庄
凤亭村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为抓手,将全村划为6个党小组、8个治理网格,选出25名联户长。以建强村级组织战斗壁垒为中心,积极实施“一心六化”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进“3451”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卫生评比”“邻里模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实行“流动红旗”“积分超市”制度。在现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结合村务工作需要,积极制定《凤亭村村民“五六七八”公约》,并以《凤亭村村民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为抓手,大力推进凤亭村村民积分管理,以“五严禁”“六治理”“红七榜”“黑八榜”等内容为基础,认真细化凤亭村村民积分管理办法11条具体举措,倡导新时期的乡风文明,切实整治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民成了村务管理的主角,塑造凤亭村淳朴和谐的文明乡风,有效改善村容村貌,逐步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看,那一个个舒心的微笑是红色乡村、绿色乡村、幸福乡村的最美写照。听,那一声声奋力行进的脚步,是凤亭村红色基因里涌动的乡村振兴,是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激荡着沃野的新动能。星火蛮瓦,美丽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