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声音|相互滋养的家庭里,父亲担当、母亲温暖、孩子努力
心理学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最大的环境是父母的人格。所谓的家风也是家庭的文化,孩子应该有孩子本来的样子,既努力又不失天真,和父母的状态密切相关。那么,父母如何自我提升呢?
主持人:悠扬
嘉宾:周亚娟,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2018年度美国休斯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省家庭教育省级骨干教师,CBT认知行为治疗师。

相互滋养的家庭里,父亲担当、母亲温暖、孩子努力
00:00 / -周亚娟:边界设立与父母自身价值观有关,和家庭文化有关。就像这一次疫情中我们看到的钟南山院士的家,无数网友在看到钟院士朴素甚至显得简陋的家而惊呆了。但我们也看到了钟院士家的水果盘是奖杯;看到了钟院士以80多岁的高龄,在和国外专家学者交流时全程用英文;看到了科学家的担当。所以他的一双儿女在接受采访时说,父母就是自己的榜样。
父母如何自我提升?
首先要有意识。我们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从没有想过除了当父母还要当老师,在疫情中我们身兼数职,除了工作,还得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我们都要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状态。
第二,先管理好父母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方法。
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用好电子产品。对于小学生,家长可以参与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划管理,跟孩子商量和明确好上课需要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课后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除非作业需要通过电子产品完成
第四,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调动学习驱动力,如果其他家人都在休闲玩耍,孩子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因此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比如,减少房间里的干扰物,确保学习时间家人不打扰。例如我会按时让孩子起床上课,不听回放;让孩子不穿睡衣上课,增加仪式感等等。
悠扬:您认为,一个共同成长,相互滋养,温暖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
周亚娟:一个共同成长,相互滋养,温暖的家庭是一个有“爱”的地方。在这里爸爸是爸爸,有担当有责任;妈妈是妈妈,有关爱有温暖;孩子是孩子,有天真有努力。我们的家或许没有锦衣玉食,但一定不缺乏爱和成长,一定是一个安全的港湾,无论孩子表现好或者不尽人意,他都愿意待在这里。
最后,即使孩子不是那个人人点赞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其实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父母,也不是所谓的“别人家的父母”。让我们在这个有爱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成为最努力的父母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