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丨贵州家具行业镜像(一):门店冷暖自知
贵州家具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本土品牌发展困难重重,高端市场基本看不到它们的影子,而省内市场的竞争还特别激烈,可以说,贵州本土品牌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聚焦贵州家具行业的发展问题,《百姓就业》栏目特别推出了记者调查“贵州家具行业镜像”专题节目,让我们一起听听一线企业和门店经营者的心里话。
在贵阳市一家大型高端家具商场,记者看到,商场内人流量稀疏,门店里,挑选家具的顾客并不多。在与一名商场销售员的交流中,记者得知,当前的人流量难以令他们满意,门店生意与往年的相去甚远。
贵阳某家具商场销售员: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这个商场,生意好一点点,有的商场甚至都快撑不下去了。
门店的人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具的热销程度,而门店内本就不多的贵州本土品牌,也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贵阳某家具商场销售员:商场内,我们贵州本土品牌大多都没有。作为贵州人,在高端市场上看不到贵州的品牌,还是比较失落的。
在另一家高端家具市场,记者见到了本土品牌奥尔登,虽然在贵州扎根了20多年,但市场变化也同样让奥尔登经历着不小的冲击。
奥尔登全屋定制负责人颜伯明:消费降级,我们明显感觉到市场比较疲软,所以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部分成本压缩到最低,将中间成本和费用全部去除,从工厂出来的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让利于他们。
奥尔登全屋定制负责人颜伯明称,家具上游产业生产过剩,而下游市场需求疲弱,引发了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打起了价格战。优胜劣汰是好事,然而过度竞争出现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受伤的是还是本土老品牌。
奥尔登全屋定制负责人颜伯明:经营品牌,压力巨大,也遭遇了困境。消费者不明白品牌价格高在哪里,为什么有些产品价格那么便宜。任何一款产品肯定都有成本,不赚钱微利商家能接受,但亏本的买卖大家都不会做,所以那些价格特别便宜的产品,要么是质量没有保障,要么就是欺骗消费者,或者是以次充好。
颜伯明告诉记者,因为少数商家行为不当,当前市场上还出现了商家与消费者的博弈现象,有的消费者抓住商家的不当行为,保存好完整的证据链,进而向商家索赔。
奥尔登全屋定制负责人颜伯明:比如定的是EFG标准,但消费者回去一查发现不是EFG标准,就要向商家索赔10倍,不赔便曝光。有人靠这个赚了几千万,也有许多人想赚这种短暂的红利。
市场愈发透明,商家的不当行为受到了多方监督。铤而走险的商家虽是少数,但危害极大,这种行为既伤害了消费者的心,又扰乱了行业的发展秩序。另外,通过横向比较,贵州家具行业有影响力的品牌数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奥尔登全屋定制负责人颜伯明:可能外省的品牌影响力更大,广告打得更多,在这方面我们当地的品牌存在差距。
记者走访中端商场发现,贵州本土家具品牌虽有,但在数量上远不及外省品牌,商家整体上也缺乏品牌意识。
贵阳某商场销售员:在行业里,贵阳的品牌卖不起价钱。
作为家具行业的前端市场,有的商家备受煎熬,线下订单量不足,盈利额减少,还承受着房租的压力。为了改善经营状况,他们在销售方式上积极调整,有的企业老板变身主播在社交媒体上开启直播,有的则开始制作短视频引流,在网络端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目的就是扩大销售量。
贵州省家具协会常务理事长陈豫黔:目前遇到的痛点我想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的萎缩,房地产是我们家具行业的上流产业,它的萎缩直接导致我们家具市场的萎缩。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导致整个产业的销售渠道的变化,出现了网购等多样化的销售模式。
记者手记:高端市场中贵州本土品牌的稀缺,中低端市场里品牌意识的淡薄,让人心生忧虑。恶性的价格战,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也变得脆弱。但困境中总有曙光,贵州家具行业恰似在波涛中航行的船只,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