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结构“罗生门”,逆转大绝杀

文/胡杨映像 | 2019-09-10 17:08

《看》片令观众犹如在疾速的过山车中体验到百转千回的惊险、刺激感,似迷宫般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案情,不到影片最后一分钟,观众都无法获悉真相。编导是如何在形式上把控观众情绪、在内容上击中观众心扉的呢?

首先是“罗生门”式的叙述。所谓“罗生门”,缘起于黑泽明的那部经典电影《罗生门》,片中围绕杀人案件,相关人员均不顾事实地作出了有利于自己的虚假证言,影片主旨是揭示人性中的自私、阴暗。张艺谋的《英雄》就曾采用过这个方法,不过是浅尝辄止罢了,而《看》片中“罗生门”式的叙述则精彩绝伦。影片围绕代理律师弗吉尼亚和疑犯艾德里安对案件过程的重新梳理,呈现出一个案件的三种面貌。一个是疑犯口中避重就轻、推诿责任、颠倒黑白的陈述,另一个是代理律师口中精心编织、无中生有的虚假案情,最后一个则是正本清源的案件真相。在真相揭露之前,前两个版本扑朔迷离、真假难辨,考验着观众的注意力和鉴赏力,随着真相浮出水面,观众才最终完成跌宕起伏的脑部震荡按摩。

其次是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揣摩。一是按照思维惯性塑造出蛇蝎美女。在疑犯艾德里安的口述中,他把所有的责任全部都推给了情人劳拉,经他妖魔化的描述,劳拉首先见死不救,劝阻他报案,然后还胁迫他做了抛尸的举动,后面更有栽赃陷害的勾当,非常符合类型电影里蛇蝎美女的形象——心狠手辣、冷血无情、恶贯满盈。加上艾德里安对自己进行道德上的粉饰,描述成受害者、迷途知返的羔羊。在这个段落中,观众会因为对蛇蝎美女的习惯认识而轻易掉入到编导的叙事陷阱中。二是做足悬疑、推理的文章。影片开场就布置了一个“密室杀人”的迷局,毫无破绽、密不透风的案件预设,刺激观众的好奇心、吊起胃口。有了这个不错的开局,影片又另辟蹊径地把故事延展到另一个案件当中,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案中案,把迷局引向纵深,观众身陷迷宫,沉浸其中,被编导牢牢锁定。

最后是以弱胜强的快感。观众看得很爽,不是简单因为不断逆转的剧情带来的观影乐趣,而是影片彰显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不胜正的主题,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疑犯艾德里安作为社会精英阶层,能够通过自己的钱权资源轻易地把罪行掩盖。片尾处,最重要的人证也被艾德里安的律师通过金钱收买,危在旦夕。片中所谓的正义,如果仅仅依靠正常的法律途径,只能是凶手逍遥法外,含冤死者无法昭雪。弱势的退休老夫妇,他们有两个选择,相信法律,但很明显正义无法得到伸张,失败;依靠私刑暴力,虽然能为儿子报仇,但把自己置于死地,不划算。于是他们剑走偏锋,采取了合法合理的智斗形式,精心布局,终于通过辛勤努力、付出百倍艰辛后,于如履薄冰之中抓住命悬一线的机会险胜,完成了弱势群体向权贵阶层的正义讨伐,得以血债血偿。这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绝境逆杀,也许才是影片最有魅力的原因之一。有时候,并非空举正义之旗就能惩恶扬善,只有具备过人的能力、超乎寻常的水平才能斩妖除魔,否则只能有口难辩、默默承受不幸。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生活的强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