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贵阳交响乐团第13音乐季闭幕音乐会
1857年,埃尔加出生在英国伍斯特郡乡间,父亲经营着一家兼营乐器修理的音乐书店,这成为他青少年时代获得音乐与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
1878-1888十年间,埃尔加一直在伍斯特与邻近的业余音乐团体从事指挥、演奏与创作的活动(其中包括担任一所精神病院的管乐队指导),这种看似毫无前途的工作却为一位技巧圆熟的乐队作曲家的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石。
1899年,42岁的埃尔加第一部交响乐作品《“谜语”变奏曲》出版,在伦敦的首演也大获成功。此后他又创作了清唱剧《杰龙修斯之梦》、序曲《在伦敦城中》等经典作品,并在1904年因国定颂歌《加冕颂》(1902年作)受封为爵士。
1889年,埃尔加与驻印英军少将的女儿卡罗琳·爱丽丝·罗伯茨结婚。这位不顾家族反对嫁给埃尔加的贵族女士,成为埃尔加音乐创作上的缪斯,给予他无限的启发与灵感。
而这首《爱的致意》正是二人婚前的定情之作。1888年夏,埃尔加出发度假前,爱丽丝作了一首小诗《Love's Grace》赠他。埃尔加为小诗谱曲,在回来后将其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了爱丽丝,并向她求了婚。
1914年一战爆发,战争的死伤与破坏给花甲之年的作曲家造成了内心的阴影;战争结束后,大英帝国实力的衰落与浪漫主义主流的谢幕也使埃尔加萌生了凄凉的哀叹,他在1919年写成的《大提琴协奏曲》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染上了作曲家暮年的冷峻与枯瘦,显得分外动人与伤感。
隔年,妻子的过世给埃尔加精神上造成巨大打击,他此后少有重要作品问世。作为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大提琴协奏曲》被称为埃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
诞生于1899年的《“谜语”变奏曲》是埃尔加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神秘的作品。
正如埃尔加在总谱上写着的“献给乐曲所描绘的我的14位朋友”,作品14段变奏曲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神秘的小标题,对应了埃尔加生命中一个特别的人(或动物),包括他的妻子、他的出版商,以及各种各样的朋友和学生。
据说其中第11段变奏曲是为了纪念“丹”——乔治-辛克莱(当时赫里福德教堂的管风琴手)掉入怀尔河的斗牛犬。
7月29日,音乐总监张国勇将携手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与贵阳交响乐团一同,以最诚挚的心意为大家献上2021-2022乐季闭幕音乐会【爱的致意】,致每一个陪伴贵交至今的乐迷朋友。
(本文内容来源贵阳交响乐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