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农业好“丰”景 | 美好愿景“种”出来 贵州蔬菜开启丰收模式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2-09-23 13:41

本次节目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联合制作。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时下,正是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季节,贵州各地陆续开启丰收模式,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好图景。

时下,正值辣椒成熟采摘时节。伍婷慧是榕江县平阳乡列辰村村民,也是该乡最大的辣椒种植户。她种植的辣椒采摘以后不是第一时间投入市场,而是进行晾晒、烘干、加工之后进行线上销售,增加辣椒附加值。

榕江县平阳乡辣椒种植户伍婷慧介绍,她们今年种植了100亩辣椒,主要是通过加工成干辣椒和辣椒面来销售,网络销售已经占比百分之八十。

麻江县小堡坝区的100余亩西红柿迎来丰收,种植大户龚代勇正组织村民们采摘成熟的果实,上市销售。“今年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都很好,初步算下来每亩地能有1万斤左右,我们的西红柿打包好以后都是销往凯里、贵阳”龚代勇告诉记者。

小堡坝区蔬菜产业基地占地260亩,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农户”合作共赢的模式,引进种植大户,发展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接茬轮作种植。麻江县小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明武介绍:“现在已经种植标准化西红柿100亩、黄瓜100亩,今年的总产值达到600万左右。”

目前,麻江县累计建成规模蔬菜基地66个,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1.26万亩。当地立足资源优势,在扶持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建设、产销对接上下足功夫,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

丹寨县1.06万亩吊瓜也开启了采摘模式。在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的吊瓜基地,放眼望去,桔红的吊瓜悬挂在绿油油的藤架下,就像一个个小灯笼。

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村民吴育芬兴奋称赞:“今年的吊瓜(算是)小丰收,吊在网架上,黄金金的很好看,明年还继续做。”

近年来,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吊瓜产业,解决了周边306户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农户每年还能享受户均400元的企业分红。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村民冼阿娜说:“我们来烧茶村这里摘吊瓜一天一百元,工作十个小时,一天能得十担二十担。” 

当前还是秋冬种的关键时节,岑巩县思旸镇提前谋划,利用坝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冬闲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稻油轮作”“稻菜轮作”方式, “订单式”发展绿色、高产、高效蔬菜及粮油产业,使“冬闲田”变“增收田”,促进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

“现在我们利用杂稻制种基地种植300亩蔬菜,为了让蔬菜早上市,有个好价格,我们尽早提前安排秋冬种工作,这三天来,我们每天有2台旋耕机在犁田,有八九个人在清田,有十五个人在育苗播种。”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党支部书记边兴鹏介绍。

除去人工、肥料、滴灌成本和合伙人的收益部分,今年,盘街村合作社的秋冬种产业预计可让村集体实现盈利55万元左右。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村民刘金平感慨:“以前没有村合作社,冬闲时节)事情做,就只有喂点牛羊,现在村合作社在育苗,我来这里和她们一起育苗,一天得一百块钱,比看牛、看羊还是要轻松点、好点。”

今年,岑巩县思旸镇按照“宜种则种、应种尽种、满栽满种”的原则,规划以油菜为主打品种,全镇计划落实秋冬种面积2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