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 25名贵阳学子走进大歹开展暑期研学“新旅程”
“哇,他们在干嘛?”
“她们手中的是线吗?”
“她们是不是在织布呀?”
近日,跨过280公里的空间距离,贵阳市南明小学篮球队研学团的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的大歹村,开展以“走进非遗苗寨,探索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当天,刚走进村里,同学们就被村民们的织布工艺给深深吸引,驻足观赏。
沿着蜿蜒向上的小路,穿过依山而建的苗寨,山顶之上便是大歹村的鼓楼书阁,此时,大歹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在这里等候来自贵阳的“小客人们”多时。
初次见面,大家都有些害羞。为了帮助研学团的同学和大歹的同学相互熟悉,减少陌生感,一场名为“我记住你的名字”的小游戏正式开始。
“她叫潘乃党,她叫潘污简,我叫……”50余名同学交叉分组,每组的同学只需记住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名字,并能将人和名一一对应进行复述即可。为了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研学团的同学们逐字询问大歹同学的名字是怎么读、怎么写的,相互之间因为姓名变得熟悉起来。
据介绍,这个小游戏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培训,通过记住别人的名字,打开聊天的话匣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打开心扉,主动同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同时,基于研学团和大歹的同学已经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的基础之上,他们携手完成了一份特殊的研学作业——关于友谊的古诗、成语,采访十名家长或老师了解他们的学历并做统计表。“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刚写完第一句诗,潘世江同学就忘词了,这时,和他一组的研学团小伙伴悄声提醒到,“忽闻岸上……”,提醒的诗句还未朗诵完整,他已低下头,刷刷的把剩余的诗句补充完整了。
友谊作业检验了同学们文学知识的积累,而统计表则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后活学活用的能力,以及主动与人交流的交际能力。
夕阳西下,同学们迎来了晚餐前的最后一个活动——创意手指画,他们的收集了父母、老师、组队小伙伴的手指图,有的将手指图设计成了海洋世界里吐泡泡的鱼、有的设计成了参天大树和孔雀……通过同学们再次加工、创作、上色,简单的手指图,变成了一幅幅彩色艺术作品。
当天活动结束后,大歹小学的潘污简同学说:“南明小学的同学们很厉害,他们积累的知识比我们要多,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多知识,向他们看齐。”同时,来自研学团的彭家宝同学也说到,他觉得大歹的同学都非常棒,他们的字写得很工整,普通话也很流利。
昼夜交替,新的一天开始了。14日,迎着朝阳,研学团的同学们齐聚大歹小学校园内,和大歹的同学们一起迎接新学期的返学。
“南明大歹,相亲相爱”“以爱育爱,自强不息”,足球场上,研学团的同学们和大歹的同学们大声地喊着口号,进行履带车比拼;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大歹的同学们有的在用颜料给白色的石膏娃娃涂色、有的聚精会神的在玩游园套圈赢糖果、有的在砸沙包赢零食;在教学楼里,南明小学酷爸靓妈宣讲团,给大歹的学生们送来了一堂精彩的心肺复苏培训课、水果拼盘制作、消防知识讲座……
大歹的朱启迪老师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STEM课程。与此同时,足球场上,由家长带来的直升机表演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首次体验在人体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潘秀告诉记者,第一次触摸模型的时候,感觉有点激动也有点害怕,但在老师细心的指导下,完成了按压、叫醒等步骤,很有成就感。”谢谢叔叔阿姨们给我们上课,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大歹的同学们说到。
据南明小学党总支书记陈晓丹介绍,本次研学活动旨在让南明学生体验大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南明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歹的同学,并借此次活动让南明小学学子学会珍惜当下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奋进;激发大歹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返校的积极性,进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来源:贵阳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