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垃圾分类在这所学校成为“五育融合”系列课程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 | 2022-12-09 11:22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目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贵阳共建学校在北京总校的带领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11月初,为深入推动《贵阳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增强师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人大附小贵阳共建学校将“垃圾分类”作为主题开发并实施系列课程。

据悉,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课程开发中心紧扣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确定知识图谱、问题链条、资源清单,重点围绕“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到哪里去?”两个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以单学科教学落实基本知识概念学习,跨学科融合课程落实探究实践学习,最后以五育融合节日课程为载体,融合小幼衔接课程与WONDER探究课程,打造有趣、多元、有意义的“随圾应变节”来展示学习成果,设置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的体验活动,同步实现小幼衔接适应性目标与探究性目标。课程延续二个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明确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将探究学习贯穿始终。

12月2日,课程进入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阶段,一年级小豆包们迎来了他们的本学期第六个“五育融合”主题节日课程——“随‘圾’应变节”。

8:30,踏上七彩阶梯,映入眼帘的便是“树叶有‘画’说”签到台,所有老师、嘉宾和小豆包将签了名的落叶贴在“大树”上,共作一幅树叶画,体现本次节日的绿色、环保、再生的课程理念。走进彩虹门,进入眼帘的是“移动的绘本馆”,绘本馆里展示“垃圾分类”主题绘本和利用废旧纸箱、纸壳等制作的文创作品。小豆包们自信大方地讲解着围绕“垃圾分类”和老师们共同制作该产品的创作思路,迎来了嘉宾们一阵阵赞赏声。走廊上,开放、自由的“秀秀吧”小舞台引来嘉宾和小豆包的围观驻足,一群小豆包正在表演自己的才艺,用自己的方式为垃圾分类助力!

启动仪式 垃圾分类趣展示

9:00,课程小主人们用一场环保T台秀拉开了启动仪式的序幕,他们穿戴着用旧报纸、废纸盒、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废旧材料自制的服装和饰品,装扮成泡沫仙子、纸壳超人、树叶精灵等走上舞台,让人眼前一亮。接着,孩子们领取本次主题节日课程的学习积分册、了解节日课程的积分规则,以便后续在“兑兑吧”将自己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项目研究代表为课程“爸妈导师”颁发小组成员自制指导聘书。紧接着,孩子们通过垃圾分类街舞秀、垃圾分类拍手歌等形式传递着垃圾分类知识,用创意、好玩的方式充当垃圾分类小使者。最后家长代表、社区工作和学校垃圾分类监督员发出联动倡议: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齐动手!贵州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科院党委书记汪际、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学杰、原市教科所副所长张海凤,学校总设计师市建筑设计院首席设计师余学运,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主任卫功立和区教育局、贵阳市云岩区教研室、兄弟学校的叔叔阿姨们都来到小豆包们的身边,和孩子们一起倒数、参加启动仪式、参与课程体验,感受着“过节”的快乐氛围。

五育融合 跨学科融合+课程

为持续探究五育融合跨学科融合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一年级孩子身心全面适应,形成五育融合育人新样态,学校教师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进行了人文素养融合课和科学素养融合课的研讨。

人文素养融合研讨课上以《一张纸的“旅行”》为主题,开展语文与美术、综合实践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融合美术、综合实践学科渗透学习方法,围绕一张纸的前世、今生、未来展开学习,聚焦新课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育人目标,培养小豆包自信、创新等必备品格和善思、研究、交流等关键能力。

科学素养融合研讨课上由数学学科牵头,聚焦科学素养目标,围绕数学、科学、劳动学科新课标精神,进行了《垃圾“瘦身”总动员》跨学科融合课程的研究。通过反复研讨,老师们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围绕一个主题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律、负责、创新的必备品格和善思、研究、协作的关键能力。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感知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动手动脑以及科学探究的意识。

玩出精彩 WONDER探究课程乐翻天

融合课结束后,孩子们进入WONDER探究课程场地开始项目式学习。据悉,孩子们加入垃圾分类的探究课程已有一月之久!探究课程分为想知道、去知道和再知道三个阶段,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质自由选择探究主题,邀请社团教师和爸妈导师参与小组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的体验活动,在项目式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要他们敢于质疑(whether),设定目标(object),沉浸于 ‘此时此刻’(now)的学习状态,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共同探究(explore),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results)。只要全力以赴(ful),就将成为最wonderful的小豆包!”社团导师张娜老师为我们解说着探究课程的理念和孩子们阶段性研究成果。

趣味运动 R回家历险记

“开始!”掷地有声的号令发出,小豆包们开启了一场融合德育、智力、体育、美育、劳育为目标的趣味运动会。通过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故事,以虚拟创设的垃圾主人翁“小R”把整个活动贯穿起来,把学习、锻炼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呈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始终在活动中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在遇见垃圾主人翁“小R”中,小豆包现场随机抽取主人翁“小R”(学生DIY垃圾名片);认识四个房子环节中,通过“圾”不可失、精准打“圾”、一“圾”击中、“圾”流勇进四个运动项目帮助“小R”认识四个不同颜色房子(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厨余垃圾/湿垃圾桶、其他垃圾/干垃圾桶);寻找回家路环节中通过当“圾”立断、神“圾”妙算、奋力一“圾”三个运动项目帮助“小R”找到正确的回家路径;“小R”的新旅程环节中,通过“4+1”关卡后获得通关卡,乘坐“小火车”送“小R”回家。漂亮的小火车、有趣的小铁轨、丰富的竞技项目......本次活动体现再次提升了小豆包么们对垃圾分类认知,让他们在健体、润德、启智、促勤、韵美比拼中,感受到节日快乐、轻松的氛围。

融智创思 共享共进的研究共同体

中午,学校以“聚焦核心素养 实施五育融合 促进全面发展”为主题,开展课程分享汇报活动。首先杜鹃校长向专家、嘉宾们就学校理念、四声课堂、五育融合研究背景做总体介绍。龙薇老师围绕五育融合节日课程的缘起、特色、实施与评价、管理与保障、思考与困惑做了详细的汇报。五育融合节日课程2013年缘起人大附小北京总校,至今已从节日活动升级为节日课程,并成为人大附小主题式幼小衔接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贵阳共建校在北京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实践继续创新和探究。

接下来,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党委书记汪际围绕课程开展谈了感受:看到小豆包们参与学习的状态,能充分感受到来自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校是好玩的地方、课程是好玩的课程、学习是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才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同时还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希望能从顶层上再做进一步的梳理,使之更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更促进全面发展。她首先肯定人大附小贵阳在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办学理念、四声课堂上取得的成果。她认为,所有的学校在学校建设、课程开发时应该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人大附小贵阳共建学校今天展示的是一种课程重塑的过程,是把国家课程、幼小衔接校本课程、探究课程进行重新塑造、更新和延展的勇敢尝试,迎合了国家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迎合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她认为学校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她鼓励在场的学校珍惜这样的研究共同体,用“发展的眼光”关注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助力!

杜鹃校长总结说道:“随着我国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课堂高质量教学成为重中之重,新时代课堂高质量教学的内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的教学。老师们应该及时改变观念,重建新的育人模式,才能引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产生变化。她呼吁,只有怀揣一颗敢于改变的心,在专家和同伴的帮助下,怀揣着“教育,现在是未来”的信念,就一定能勇敢前行,携手攀登到我们的心中的“顶峰”!”

在场的嘉宾和老师们纷纷表示,很感谢人大附小贵阳共建校提供的交流平台,短短的几个小时,大家用眼睛观看、用耳朵聆听,用心灵去感悟,智慧、创意、思考随处可见,收获满满的同时又充满了感动。

下午,原市教科所张海凤所长来到学校课程开发中心,和学校课程中心的老师们做深入的交流,为学校的“五育融合”课程、小幼衔接工作认真把脉,提出宝贵的建议,为学校的课程后期开发指明了方向。

人大附小贵阳共建学校在垃圾分类的时代主题下,以五育融合节日课程为载体,站在儿童的视角使教育回归生活,创造了有趣、多元、有意义的教育,让学习成为好玩的事情,学校成为好玩的地方,使教育充满诗意,让七彩教育在贵阳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