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快报 | 贵州:产业为笔绘田园
龙腾虎跃,谈“土”不凡。聚焦贵州“土特产”。
乌蒙山里有一种“宝贝”。3月之前,在大方县的密林深处,人们总能精准地找到它的位置。新鲜出土的它还带着几分湿润气息,拍下褶皱表面的泥土,真容就显露出来,它就是让当地众多农民赚到了钱的“宝贝”——天麻。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区域性良种(天麻)繁育基地”,天麻是大方县农业产业的首位单品。自人工仿野生种植天麻攻关成功后,天麻酒、天麻饮片、天麻胶囊等新产品不断涌现,让这种山珍得以漂洋过海,身价倍增。
问“山”要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好产品更要找好买家,市场是土特产走得更远的关键。
在贵州省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修文县,谷堡镇上硐村村民马道静是县里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领路人,原本每年都有果商来产地收购,虽然省事但单价不高,为了让地里的果子卖出更高价钱,这两年每到成熟季,马道静总是装满一车车货箱运往遵义销售,他笑着说:“走出去找市场,价格能翻一番。”
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销售渠道,上硐村党支部书记罗海霞把销售搬到了线上,在猕猴桃树下直播卖货。
在湄潭,茶是当地最具标志性的产业,2023年,湄潭连续四年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创造产值75.03亿元,助推30万茶农人均增收1.3万元。
镇宁蜂糖李凭借独特的口感,每年上市都供不应求,被誉为“李子界的天花板”,其主产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名单,成为贵州唯一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的乡镇。
亮眼的成果来自销售市场的持续壮大和产业根基的不断夯实。随着各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土特产成为贵州省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步向前。(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