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每天多喝一口牛奶,肝癌、乳腺癌风险增加10%?提醒:3种奶没营养还伤身,最后1种特毁生育力
牛奶,可以说是如今国人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饮品。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一杯奶,用牛奶开启新的一天;又或每晚睡前来上一杯,给一天画个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牛奶是个好东西,更有着“白色血液”的美誉,但你不知道的是,牛奶和癌症竟也可能存在联系……
每天多喝一口牛奶,患癌风险增加7%!
发表在《BMC 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较高的乳制品摄入量,与肝癌、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研究由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个机构的专家合作完成,涉及了来自中国10个不同地区、年龄范围为30-79岁的51万名成年人。
这些参与者此前均无癌症病史,在平均10.8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近3万例癌症病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
根据乳制品的消费频率,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了3组:每周至少食用一次乳制品(经常)、每月至少一次(偶尔)以及从不食用或很少食用(非消费者)。
结果发现,乳制品消费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与非消费者相比,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肝癌、女性乳腺癌风险分别增加了18%和22%。
具体而言,乳制品消费量每增加50克/天,总体癌症风险增加7%、肝癌风险增加12%、乳腺癌风险增加17%。
牛奶中支链氨基酸、乳糖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相对较高,还含有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脂溶性激素(如雌激素、黄体酮),可能会促进细胞增殖,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除了肝癌、女性乳腺癌,《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还有研究显示,乳制品摄入量较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也更高。
与每日仅摄入20.2克乳制品(大概是每周0.5杯牛奶)相比,每日摄入430克(相当于每天1.7杯牛奶)的参与者,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了27%。
这些的数据和结果,吓坏了很多人——牛奶是“癌症催化剂”,不能喝?
事实上,“牛奶致癌”这个说法国外早已有之,不乏研究和讨论,但至今仍没有明确的结论。
上面提到的研究,虽具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的优势,但不过是前瞻性研究。
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调查乳制品与癌症风险之间关系的基础,为未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而并不能证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直白说就是,大家不必太过在意这个结果!
在食品营养领域,同一种食品的研究,常常是正、反方向皆有,如果一味放大其中某个方向,很容易产生过度解读。
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钾、锌,以及维生素A、B1、B2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一种营养贡献相当全面的“复合体”,不喝牛奶的话,很难再找到如此“面面俱到”的替代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克的奶及奶制品(大致一杯多点的量)。
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一杯牛奶的健康益处是大于可能的风险的;即使对于癌症患者,牛奶也是良好的营养来源,一般都可以放心喝。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每天都能吃到足够的蔬菜、水果,主食还都是白米白面,三餐饮食无法做到均衡多样化,那还是乖乖喝牛奶吧~
真正应该少喝的,是以下3种奶——这3种奶,没营养还毁生育力!
1. 含“饮品/饮料”字眼的奶
如果产品包装上有“饮品”、“饮料”这样的字眼,就算名字里带有“乳”字,核心也都是饮料,不过含有牛奶成分罢了。
根据国家规定,市售牛奶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9%,而含乳饮料只要不低于1%即可视为合格,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要求则更低,在0.7%以上即可。
补钙、补蛋白都不靠谱,长期饮用还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等风险。
2. 早餐奶、儿童奶、核桃奶等调制乳
调制乳中,牛乳/生牛乳可能占据配料表的第一位,虽然是牛奶,却不是纯的牛奶。
大多只是听着“专业”些,喝着口感好一些,早餐奶、儿童奶、核桃奶,既没有更多的钙和蛋白质,也没有真的核桃。
而且为了提升口感,还会添加各种香精、甜味剂,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纯牛奶。
3. 现挤鲜奶
现挤现卖、纯天然无添加的生鲜奶,同样容易踩雷。
牛羊一旦被布鲁氏杆菌感染,人只要接触它的身体,或者吃了它的肉和奶制品,就可能诱发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散播到全身,可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包括心脏、大脑等在内的全身各脏器。
而且,男性可出现睾丸炎,女性可出现卵巢炎,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奶产出的环节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包括饲料、饲养环境、挤奶过程以及鲜奶存储,谁都无法知道会在哪个环节出现意外。
日常生活中,还是不要饮用未经消毒、杀菌的牛奶、羊奶以及相关制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