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打造非遗品牌 彰显文化魅力
观众在中国道口锡器文化节上参观精美的道口锡器
“这是一件锡汤壶,以前我们冬天取暖就用它。你看,现在的工艺比以前更好了,多精致!”近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举办的中国道口锡器文化节开幕式上,专程从河北邯郸赶来的王大哥手捧着一个锡汤壶,仔细打量,频频点头。
道口锡器——嵌宝石鸭嘴壶
“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熔点较低,可塑性强,而且具有导热快、散热慢的特性。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常使用锡制品,比如锡制汤壶、酒壶、烧水壶等。”展位负责人向围观群众介绍。
中国锡器历史悠久,锡器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锡器文化与现代的文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成为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粹。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豫北粮仓、烧鸡名城之称,大运河滑县段自南向北蜿蜒而去,“小天津”和“非遗之都”的美誉远近闻名。20世纪初期,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盛,商号、店铺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商贾为道口锡器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加上当时锡器制作高手世代传承,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全国领先,点铜制锡技术更是惊艳世人。因品种多样、制作精巧、美观耐用,道口锡器文化已经成为中国锡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道口,吃烧鸡、买锡器,美食与文化不可失之交臂。”这是如今在游客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
“此次锡器文化节除了锡器制品外,还有咱们县的33个非遗项目参展。在这里,可以观赏木版年画、秦氏绢艺、故道家纺等传统工艺,品尝道口烧鸡、老庙牛肉、万古羊肉卤等特产名吃,体验中原传统编发、吹糖人的独特技艺。”滑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史飞说。
一个小姑娘在观看皮影戏
近年,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工作方案和保护规划,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通过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境内戏曲音乐、手工技艺、特色饮食等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得到较好传承和保护。同时,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推进非遗进景区,积极开展A级景区创建、景区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19年,滑县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三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滑县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36项。另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8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2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滑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