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乡村寻游记】雷山行动,精准扶贫第一线之职业教育照亮人生
提起职业教育,可能大家能联想到的就是:职业培训、技能学习、实现就业。职业教育或许并不是这样的......
今天带大家认识这样一所职业教育的模范学校——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雷山百年职校)。
近日,916贵州音乐广播主持人濮琳、小妮来到了坐落在贵州省雷山县美丽的西江千户苗寨旁的这所职校。
百年职校,是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竭尽全力为贫困青年提供优质教育和就业机会,让职业教育帮助年轻人获得幸福人生,将学生未来长期发展所需的人生技能培养和当前实现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育受企业欢迎的一线员工。 2018年,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与北京百年职校成功签约创办雷山百年职校,其中开设的民族歌舞专业,既传承民族文化又解决学生的就业、升学,用职业教育推动精准扶贫。现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贵州黔东南雷山、凯里、丹寨、麻江、天柱,毕节威宁、纳雍......还有湖南、云南,所有的孩子都来自深度贫困的家庭,他们在学校免费学习和生活,不给家里增添任何负担。
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雷山百年职校的文贵华校长说:“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读书,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我们在挑选学生方面非常严格,必须是来自贫困家庭。随着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增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从学前教育到中职教育,贫困地区上学难等问题也得到了普遍解决。每一个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我们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帮助这些家庭摆脱贫困,成为社会积极的力量,做一名幸福的普通人。”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下大气力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通过教育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一批批贫困群众学到新技能,改变了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命运。
2017年,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蒲世民成为大塘镇南脑村的一名驻村书记。同年,被雷山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驻村干部”;2018年,被评为雷山县第四届“最美雷山人道德模范”以及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的几年中,解决了南脑村几代人的心头难事——河上修桥;对接协调解决了通村公路、修建卫生室、文化广场、串户路等基础设施;解决了上学难、难上学问题;并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业,让深度贫困的南脑村从一个无名村寨成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的村寨。作为驻村干部,他深得乡亲们的信赖和爱戴,任职期满后,大家纷纷联名对他进行挽留。无论是学校教师、副校长,还是驻村书记;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苗岭深山,他都彰显着自己勇担当、干实事的吃苦精神。
笙鼓传情
醉美苗乡
杨昌杰是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政教处主任,芦笙专业教师,雷山百年职校副校长,一直致力于培养热爱芦笙并希望通过芦笙圆梦的苗族孩子。自2015年以来,培养的学生有的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少器班和民族英才班),有的考入贵州大学音乐学院,也有的考入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等高校,还有的学生通过学习芦笙走进艺术团体,踏上工作岗位。
杨老师说“教芦笙,育新苗,传承民族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希望一人吹笙全家脱贫,这是我不断奋斗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我校旁边的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游客逐年增多,农家乐、苗族特色餐饮业、旅游公司、艺术团对芦笙演奏的需求不断增加,工资待遇丰厚,贫困孩子通过学习芦笙,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就业,解决自己生计的同时也带动家庭发展。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芦笙考入更高学府,从此也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教授苗族刺绣的任课老师余金泉说:“希望通过自己手把手的教与授,为民族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李奇老师和候泰青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雷山县人,李奇老师在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助力更多的孩子成为社会的栋梁。其中,候泰青老师因家庭贫困,从小受到爱心人士的关爱,在这样的影响下,她也希望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杨秀虎曾经是学习汽车修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自从爱上了芦笙,家庭贫困的他便转学到雷山百年职校,成为了2018级民族歌舞班的学生。通过刻苦练习,相信未来他一定会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路。
高唱民族歌,欢跳民族舞,彰显民族魂。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雷山百年职校始终着力于育人模式探索和职业教育创新,将学生未来长期发展所需的人生技能培养和当前实现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育受企业欢迎的一线员工,引导、帮助学生成长为幸福的普通人。学校成立至今,毕业生纷纷顺利就业或升学,家庭经济和生活环境均得到极大改善,充分证明了优质的职业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精准帮扶惠及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