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黄坤:一个乡村校长的扶贫故事
我叫黄坤,2001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先后在黔西县太来中学、协和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和雨朵中学任教,从教越18个年头。2019年4月开始任黔西县雨朵中学校长,并担任八年级3个班级的写字教学。
黄坤在认真工作
贫困乡里办教育
黔西县雨朵镇是边穷地区,以丘陵为主。雨朵中学在校生500多人,留守儿童7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14%以上。我作为一校之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始终坚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把学校办好,培养更多人才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刚来的时候,学校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我把工作的思路首先放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上。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校园美化、学生宿舍和综合楼翻新、屋面补漏、老教学楼修复等项目工程,校园环境得到改善,改变了乡村孩子就学条件。
“以德立校,以孝育人,让孩子们在传承中创新,根植孝行于内心,达到日用而不觉。”这是我对素质教育的个人见解。我希望用每周一节德孝课、每周一次孝心作业、每月一次德孝实践活动、每月一次家长德孝大讲堂、每年一届“最美孝心少年”评选的举措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黄坤在给学生上德育课
我还带领学生在校外进行德孝实践,雨朵敬老院是最常去的地方。近2年来,雨朵中学每年500余名学生分批定期去镇敬老院送爱心,孩子们给老人洗脚、梳头、捶背、剪指甲,欢聚一堂;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成为教育实践园,孩子们和父母一起下田劳作……
“我一定会按照黄校长的要求去做,悉心照料年迈的奶奶,承担家庭重担,不让爷爷奶奶担心。我决心好好学习,孝敬父母,做一个有孝心、知感恩的孩子!”这是雨朵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曹榕榕的承诺。
黄坤(左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贫困生眼里的黄叔叔
虽然身为校长,我却一直坚守着三尺讲台,一直从事语文及与培养语文素养有关的学科教学工作。我在贫困生、留守学生中有个亲昵的称呼:黄叔叔。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头疼的事,却也是教育扶贫最重头的事,是脱贫“三保障”之一。雨朵中学地处偏僻贫困乡村,每个学期开学总有不少学生迟迟不来报到。我带领教学团队综合施策,建立实施“双线控辍”和“三签字两盖章控辍保学机制”,即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和学校、教师两线;乡长、村主任、校长签字的同时镇党委、村委盖章,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档案,推行“动态归零督查制”,织牢学生入学网底。
2019年秋季开学,得知一名学生未按时报到,经多方了解属因贫辍学,我利用周末时间驱车近一百公里到贵阳劝学,学生家长得知来访的是校长,心感愧疚并当即表示再穷再苦也不能让孩子辍学。雨朵易地扶贫安置点有个叫李青青的孩子,是我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之一,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且较为叛逆,曾因“迷途”被送往县城某校学习一年。父母不堪重负萌生了让孩子辍学的想法。但是李青青却十分喜欢画画且有一定的基础。我得知情况后,多次到他家走访,帮助他申请政策和各种资助,李青青终于如愿以偿重返校园。为帮助孩子重树信心,并坚定奋斗目标,我特地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为李青青开设专栏“青青画廊”,举办“追梦少年”李青青绘画作品网络展,引发了强烈反响。
黄坤(左一)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交流
我视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返校园为己任,近2年来,多方协调社会爱心团体及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包括黔西县好家居建材联盟、黔西县水西志愿者公益联合会、黔西瑜伽协会“水西瑜伽馆”、个体创业爱心人士叶家桃先生等,为学校50余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及捐资改善办学条件,共计汇集爱心资金56000余元。
扶贫必须与扶智结合起来。我认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学校留守学生比率较大,我一直把他们放在心上,就像父亲一样给予孩子们无私的爱。我一手创建“阳光儿童之家,交流亲情、沟通思想、汇报学习状况,并教给孩子们关心家长、热爱亲人、感恩社会的思想情怀。为让留守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组织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教师和每一名学生结对挂钩,定时给予学生以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引导,帮助学生学有所成。
雨朵中学教室翻新
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我给全校教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始终践行的承诺。扶贫工作是当前的政治任务,我自称是行走在扶贫路上的一个兵,给自己提出了教育扶贫高标准:务必实现零辍学,教育资助全覆盖。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不知主持召开了多少个扶贫工作推进会;不知多少个夜晚带领着党员及行政人员深入贫困家庭宣传政策;不知多少次风雨里上门去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外就读学生情况;不知牺牲了多少个周末到留守学生家里当起了“爹妈”。无论是教师加班筛查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还是每个月、每学期和每学年学校组织的入村、入户走访活动,我都带头去,而且挑最偏远、最贫困的家庭去。有一次,我带领一名班主任自驾到雨朵村罗贵龙同学家劝学,在回来的路上遇道路坍塌,车陷路上同时又遇暴雨来袭,险象环生。幸运的是我和那位班主任都未受伤,仅汽车的底盘刮坏。但维修费用高达2800多元,至今还被同事们戏称“用生命在家访”。
我做工作讲求深与细,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我经常与驻地乡镇领导、村支两委负责人一起走村串户,汽车里程表上显示一年跑了近4万公里。跑遍雨朵镇的每个村,每条乡间小路,也跑出了村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到位,我会同招生辖区内每个乡政府分别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开会,经常深入村里召集家长培训。
2020年10月30日,爱心志愿者给雨朵镇雨朵中学的困难学生发放过冬物资。
从教18年来,我不忘初心,矢志追求,从一名普通教师历练为一名中学校长,积极探索实践“以德立校 以孝育人”,用坚实的步伐走出一条农村教育之路。我心系贫困,一直扎根乡村教育事业,把满腔热情和美好青春献给学生,用心帮助贫困家庭,用爱成就贫困学子,用工作的点点滴滴谱写了一首扶贫赞歌。
通讯员:曾霖 整理
编辑:王维
编审:侯超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