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在这个奇妙故事里,找到一种有效的打开方式……

第761夜|陪伴曲《专属于你》
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了。
在很多民众心中,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这虽然有助于维护博物馆的“崇高”形象,但这“高冷”的气质,不免把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那要如何才能缩短我们与博物馆的距离感?
首先,我们需要一双舒服的鞋子,轻盈且不大的包,也可以带上一条防冷气的披肩。对要参观的博物馆有一定的了解,博物馆建造的历史、建筑组成、镇馆之宝和重要展品、展品背景等。
其次,上网提前查一下近期的展览,有些展览要求预订票,这样就不用现场排队或者避免现场看不到的遗憾。
最后,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面对不同的线路,不知朝哪个方向迈开第一步,此时不妨去中庭的信息咨询处看看,除了可以获得一张地图,还能了解哪些展厅临时关闭了,哪些展厅夜间也开放。
如果你更希望独自行走,但又有专业的知识植入你的孤单中,可以租一个讲解器,每个博物馆的要求不同,提前了解是否可以拍照,哪些展品有特殊的拍摄要求。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拍照,会导出不同的感受和画面,特别需留意展厅的前言部分,方便整理思路。
不需要去看所有展品,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重要的馆藏,每个人的心中也有自我的向往。比如一走进卢浮宫我会首先想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胜利女神,一走进大英博物馆我就想要去看木乃伊,又刺激又吸引着你前往。做好想看的展品计划,带着疑问去现场解决,做好功课才不会漫无目的。
我发现,即便是博物馆重点推荐的藏品,如果不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你还是很有可能一无所获。如果了解了展品的故事背景,当你站在石碑前举起相机,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花一点时间做功课,你眼前的展品不再是物品呈现那么简单,它们跨越时空为你讲述历史,讲述故事,它们的经历也跟本身承载的历史一样有趣。
比起文字,博物馆应该是更客观表达的地方,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展品却靠自身讲话。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参观博物馆面对展品,除了要了解背景,还要调用的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力,这是一个构建诗意的过程。
想象眼前的这件展品是穿越了时空来与自己相见,甚至想象它在这里等候多时就是为了与我们相遇,并且它有话要说。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点专注力,我们如果愿意与它们对话,接收它们传递的信息,需要聚精会神去聆听,一直在移动奔波于展品中是无法听到它们在讲话的。
也许它有着独特的美感,也许它曾有着特殊的用途,通过对物品的思考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这是一个了解世界的浪漫方式,不仅针对过去,也能洞悉现在和未来。

当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不然博物馆就真的被“玩儿坏”了:
1.不要使用闪光灯
有的展览是不允许拍照的,即使可以拍照的展览,一般也不可以使用闪光灯。强光会对绘画、丝绸、字画、壁画等展品带来不可弥补的损伤。曾亲眼看到闪光灯“嘭”的一下,展板上的象形文字瞬间就消失了。
2.不要使用自拍杆
很多博物馆都将最近风靡的自拍杆拉入了黑名单。想象一下展品密集的展厅里晃晃悠悠一根自拍杆,这画面太危险小编不敢看。
3.不带食物和饮料 避免大声喧哗
想想这穿越感,还不快行动起来,带上这份攻略,去离你最近的博物馆,来一场行走在博物馆里的“探险”吧!

ID:duhaoshu|作者:祝小兔
《遇见》栏目投稿邮箱:gszsgs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