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快讯|从中秋节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走进校园

2023-09-26 19: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悠悠秋风起,又见中秋到。中秋节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寄托着国泰民安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也体现着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中秋节习俗传承不息,并被赋予新的含义,强烈地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凝聚着共同的民族精神。

        9月26日,由贵阳市观山湖区委统战部、贵阳市观山湖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承办的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基地主题系列活动之从中秋节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宣传教育活动,在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成功开启。

       本次讲座中,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吕超以中秋节作为切入点,围绕着中秋节的起源、历史发展、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学习机会,让现场的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秋节形成发展的历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人类的早期文明中,由于对自然的了解很少,改造自然的能力差,所以人类对于自然充满了敬畏, 中国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从远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而在八月十五这天, 恰是全年的丰收时节, 丰收代表着幸福的生活,于是劳作一年的人们在收获劳动果实的时候,定会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丰收。

       活动现场,吕超示范如何制作中秋节工艺作品,让同学们深刻感受来自工艺制作的魅力,并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团结和睦的重要性,以工艺作品的制作来表达各自对中秋佳节理解的同时,又感受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

       本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中秋节佳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加了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了解,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充分发挥了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观山湖区将持续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观山湖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共享平台,并以凸显重点、示范引领、丰富内涵、广泛宣传等多种方式融合,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而努力,共同书写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