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惠水|真心为“民” 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
我叫罗健,是惠水县委党校的一名干部,2015年5月开始驻村,2016年4月担任涟江街道民中村第一书记,至今已4年有余。
刚到民中村的时候,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我挨家挨户走访,很快就弄清了民中村的“家底”。民中村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族村寨,绝大多数人口是布依族。我本人也是布依族,会布依话,因此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我都能用布依话跟群众交流,很快就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也为我后续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群众要脱贫,产业是关键。为了让群众脱贫增收更有底气,我和村支“两委”、驻村队员们结合村情实际,在本村发展了1200亩的刺梨、300亩的皂角刺、425亩的蜂糖李等种植项目,建成马脚食用菌基地,群众不仅可以在基地务工挣工资,还有项目的分红。如今,大伙儿的增收致富劲头更足了。
在产业项目实施中,我根据村情和各家各户的实际,力求公平公正,精准施策,不让任何一户群众吃亏,很快就取得了群众的信任。
2017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内心充满感动。在“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保障是精准扶贫的硬指标。为了让群众住上更加安全舒适的房子,村里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其中有16户群众需要集中在谷种下坝进行安置。在集中安置点上,涉及陈光凡等群众家的6座坟需要搬迁。
安土重迁,一直以来都是国人比较看重的问题,要“动祖坟”,把祖先的坟搬到其他地方,大家的心里多半是不舍也不愿意的。当时,我估计这个工作做起来难度不小,得花大功夫。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晚上我到谷种召集相关群众开会,跟他们说了这个事。短暂的沉默后,程光凡说:“罗书记来我们这里,是来为我们老百姓搞工作的,是为了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同意迁坟。”更让我感动的是,寨上退休教师程光伦说:“我看了一下农历,明天是个好日子,适合动土,明天我们就统一迁了吧。”第二天一早,群众就把坟给搬了。第三天,挖机进场,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新房建设。2018年9月在谷种召开了全县危房改造项目观摩会,11月项目竣工,群众在新家过上了新年。
这虽然只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其中饱含着群众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这些年来,在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难,我总会想到那个晚上,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鼓励着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现在的民中村,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们出行更加方便。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屋,庭前屋后的院坝得到了硬化,水电路讯一应俱全,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真心为民,为民实干,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你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是我驻村几年来最大的感受。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如既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真情和实干擦亮党员的先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