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林家敏:用爱与热忱诠释师者初心

2024-11-12 15:43

初冬时节,毕节市七星关区市东街道中心校(毕节五小)校园内色彩变得流光溢彩。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悄然洒入教室,映照着一张张眼中闪烁着光芒的脸,愈发生动。

教室里的温暖阳光

“想一想,作者拿到母亲皱皱的钱时,为什么鼻子会一酸?”11月12日,在五年级(1)班教室,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林家敏正在为同学们上《慈母情深》。她的声音温柔而有力,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房。多年来,林家敏也是这样循循善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从乡村到城市,不变的是教育的热忱

作为80后的林家敏,大学毕业后来到纳雍县雉街彝族苗族乡担任一名语文教师。深知读书是改变大山孩子命运的一条好出路的她,竭尽全力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敬业奉献,全心投入。林家敏父亲生前为思南县张家寨镇的一名乡村医生,深受当地群众爱戴。正是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处事原则深深影响着她。

2011年,林家敏从纳雍县调入毕节五小工作,作为一线语文骨干教师的她,始终秉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未耽误过一节课。从事教师工作18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规律,精心对待每一堂课,守护每一名学生。

教育,是发现和引导

教育远不止是简单向孩子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天性,包括他们的好奇心、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教育应该是一个发现和引导的过程。

林家敏有次觉察到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头脑灵活,且有想象力,只是得上课枯燥无味。于是她把课文知识编撰成口诀,让学生怀揣扫帚,将其当成吉他尽情释放,一边演奏一边用诙谐的方式学习。同时,让该学生上台讲课,与老师进行角色互换。通过不懈努力,学生成绩逐渐提高,最终成为学习积极分子。此后,林家敏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自编自创手语或舞蹈,带领学生课堂背诵课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汲取新知识。此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学校领导的赞扬。

创意教学,点燃学习热情

“陈述句改反问句,首先加上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哪个合适用哪个。”在抖音平台,林家敏发布关于陈述句改反问句口诀,让学生用说唱加比划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单个视频播放量近50万,受到家长一致好评。而她发布的469条作品中,有468条是关于教育教学内容。

毕节五小林可欣的家长说:“喜欢林老师教学上认真负责,课后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孩子受益匪浅。”

无偏见的教育,有爱心的关怀

作为母亲的林家敏,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心中没有偏见,只有关爱,做到有教无类。冬天,要是中午不回家的学生,林家敏会把孩子们带到办公室一起取暖,并抽空交流谈心。有时还自掏腰包,购买早餐等食物,与学生们一起分享。

荣誉与认可,是对付出的有力证明

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多年来,林家敏带领的班级连续多年获得教学质量考核第一名。课例《an en in un ün yuan yin》在七星关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被评为区级优课。课例《坚持才会有收获》荣获七星关区区级二等奖。2023年4月,她被认定为第十批七星关区区级骨干教师;2023年9月,被七星关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这群调皮的娃,虽然与你们无血缘关系,我批评可以,别人欺负可不容。”在林家敏的社交平台个人主页界面,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林家敏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与任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撒下一颗种子,静待开花结果。

(通讯员:任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