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茶人牟小虎:一生事茶,传承与创新并行

2024-04-19 12:00

谷雨时节,惠水县旁才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上,贵州省省级传统手工制茶非遗传承人、73岁的牟小虎向采茶工讲解着茶青采摘标准。当新芽遇见这双熟练的手,便开始了它向茗茶转变的旅程。而这一路上,牟小虎也走了半个多世纪,他不仅成为了中国茶界的杰出代表,更是将家族的茶制作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牟小虎向采茶工讲解乌龙茶茶青采摘标准

早年经历:扎根茶园,砥砺前行 

1952年的春天,牟小虎出生于贵州省湄潭茶场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牟应书,是贵州当代茶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绿宝石茶之父,以及“中国茶海”的创建者之一。从小耳濡目染之下,牟小虎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6年,年仅14岁的他就开始在湄潭茶场工作,跟随父亲学习茶艺。在接下来的18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茶园工人成长为茶叶加工厂的车间主任,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引种成功的“金牡丹”茶园,牟小虎展示用来制作乌龙茶的茶青

职业发展:创新不止,成就斐然 

1984年,牟小虎进入贵州省农业厅农垦公司茶厂,担任生产科长,后升任农垦商业公司副总经理。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飞跃。 

2003年,他在惠水创建了牟氏茶庄园,创制了包括牟氏香珠在内的12款国家级和省级名茶。他的创新精神和对茶的深刻理解,使他获得了13项国家茶叶发明专利,包括牟氏雀舌、牟氏乌龙红茶、琥珀红、金耳环、三叶红、云顶红茶,贵州金花菌黑茶等,以及多款茶机发明。这些成就在业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014年,牟小虎参与创建了惠水县清水叶茶叶公司,进一步扩展了他的茶业版图。2015年,他远赴云南省大关县,帮助创建了云南翠贡茶叶有限公司,并担任总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大关县发展了2.5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并成功创制了金耳环、南红、翠贡乌龙获云南省名茶金奖,金耳环、南红、三叶红获国家茶叶发明专利多款获奖名茶。 

文化贡献:著书立说,传播茶知

除了在茶叶制作上的卓越成就,牟小虎还热衷于茶文化的传播。2002年,他编写了"茶之艺"一书,普及茶叶科普知识。2016年,与美国茶文化学者达海文和国内著名英语教授郭浩儒共同编写了"茶叶英语"一书,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向世界。

牟小虎向爱茶人士科普茶文化

他还编写了一本"茶叶入门手册",旨在让茶产业从业者和茶叶爱好者能够在短时间掌握茶叶的基本知识,该书将印刷发行。 

荣誉与影响:茶界的领军人物

 多年来,牟小虎获得了无数荣誉,包括“中国杰出制茶师”称号、“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中国40茶人”荣誉等。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更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2019年至今,他被聘请为石阡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帮助公司完善整个茶叶产业链,为公司的三茶融合(茶科技、茶产业、茶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牟小虎手工制茶中

2022年,他参与拟定的"梵净白茶″标准,获批为国家中小叶茶,企业白茶标准。同年,亲手创制研发的“梵净白茶”特级、“阡道茶牌”特级红茶分别获得全国发酵食会"大金奖"、第二届世界红茶博览会"金奖"。2023年创制的梵净白茶,获得上海茶博会"中国好茶"金奖。目前,梵净白茶、石阡乌龙茶正在申报国家茶叶发明专利。

牟小虎展示自己手工制作的“牟老爷”品牌乌龙茶

一生事茶,匠心永续

近几年,牟小虎花了更多精力用于贵州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

“我们从省外引进多个品种在贵州试种,目前试种较为突出的品种是金牡丹,这种比较适合制乌龙茶。”在牟小虎的眼里,乌龙茶具有“乞丐的外表,菩萨的心肠、皇帝的身价”。

相比一芽一叶,乌龙茶茶青一般要采4片叶的茶青,偏粗放型,制作的成品茶叶,拿与翠芽等品类比,显粗大,颜色又花花杂杂,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像乞丐的外衣。但是有菩萨般的心肠,因为成品茶质量很好,皇帝的身价是指相比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乌龙茶亩产效益更高,很适合在贵州发展。我很喜欢创制新茶,贵州绿茶在全国及至全球已闻名,贵州产乌龙茶也大有可为。我活到老,创新到老。牟小虎说。

一生满怀对茶的热爱和追求,牟小虎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制茶师,更是一位不断创新的探索者,一位致力于茶文化传播的教育者。他的故事,是中国茶文化深厚底蕴和创新发展的缩影,也是无数茶人匠心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