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科技之星】个人展播-铜仁篇丨科技创新 巾帼风采
展巾帼风采,聚科技力量
攀科技高峰,绽魅力芳华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蒋宁静
贵州梵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是“天眼工程”“创新工程”,更是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应用工程”。2022年初根据领导安排,由身为贵州梵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投融资产业部副经理的蒋宁静负责具体落实,向国家国防科工局申报国家高分专项。她不仅参与了该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同时也全程参与项目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贵州省高分遥感应用服务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高分遥感应用示范系统、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高分遥感应用示范系统、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高分遥感应用示范系统,森林资源监测管理高分遥感应用示范系统。
蒋宁静还率领部门牵头,谋划了中国(铜仁)无人机飞手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拟开展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数据融合互补应用,加快形成铜仁市“空、天、地”一体化服务能力。该项目通过青少年无人机竞赛培训、行业无人机飞手培训、无人机师资培训、科技体育赛事、申报考点等,可培养出一批年轻、专业、高科技优秀人才。蒋宁静还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无人机足球教员。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成功申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
2、申请专利“—种基于高分专项卫星遥感的森林火灾检测方法”。
李刚凤
铜仁学院
李刚凤,铜仁学院食品安全专业教授,作为铜仁市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顾问,积极与铜仁市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积极进行科研成果推广,与印江梵净神叶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石阡县坪山乡人民政府合作,解决神仙豆腐加工季节性和促凝剂问题,推广神仙豆腐的加工关键技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四是积极进行成果转化,转让《一种辅助提取植物蛋白的超声波装置》等5项专利成果给贵州恒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与该公司合作进行桑叶蛋白提取及其利用、桑叶茶的成分分析及产品开发等。
近年来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等科研项目8项,第一作者发表SCI 6篇(1区2篇),核心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曾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铜仁市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贵州省千层次人才”“贵州省教学金师(名师)”“铜仁市优秀教师”“铜仁学院明德印记--年度育人楷模”“铜仁学院优秀教师”“铜仁学院优秀科研管理人员”“铜仁学优秀共产党员”“铜仁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勇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专业负责人牵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主持完成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各1项;发表教改论文7篇(第一作者3篇),指导71名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其中21名学生获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曾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铜仁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给予充分关注和关心,促进师生成长发展,探索并成功实施了“1+1+X”导师制的学生培养模式,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兴趣小组、特色展览会、食品安全社等平台。作为学业导师已培养8届共71名毕业生,其中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生49名;进入深圳计量研究院、茅台、习酒、农夫山泉等企事业单位就业22名;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创8项,省级7项;指导学生获包括“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国赛一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学术竞赛10项;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1篇,核心5篇,省级期刊4篇;1名学生入选全国创业实训营营员,15人次学生获“铜仁学院最高学生奖——明德学生奖”。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1+1+X”导师制的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得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贵州省高等学校德江天麻保健食品开发产学研基地顺利验收;
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提取植物蛋白的超声波装置》(专利号:ZL 201520811983.7)。
李华磊
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李华磊,中共党员,2014年8月通过铜仁市人才引进,到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工作,2016年~2017年到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人民政府挂任科技副镇长,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将“坝坝会”开到各村民组,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同时与驻村干部搭建村级信息平台——最美混寨公众号,做好村务公开、电子村务。
根据当前工作实际情况,结合“5433”项目编报,与村支两委共同制定混寨村《2017年-2019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助、劳动力转移、移民搬迁等方式,全力实现农民增收。参与申报编制的《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2016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得到省级批复,并参与实施。她曾先后获得贵州省农业农村厅2019-2020年度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优秀个人、2020年度全省生猪产业优秀个人、2022-2023年度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
2021-2023年,李华磊作为省级科特派员连续三年服务德江县。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实施了《铜仁市温氏肉猪高效养殖模式的集成与应用》《铜仁市优质肉猪生产技术集成应用》《铜仁市良种母猪生产配套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山区肉牛关键技术集成及转化应用》项目,分别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级、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市科技转化二等奖、省农业丰收三等奖;参与出版专著4部;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省2020年度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质肉猪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技术集成研究》,主持实施该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项,主持申报省级地方标准立项1项;
2、铜仁市科技计划项目《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铜市科研〔2019〕60号)、《复兴猪选育与生态养殖技术集成研究》(铜市科研〔2019〕15号)、铜仁市科特派示点项目《江口萝卜猪保种及提质增效养殖项目》已完成验收;
3、参与制定省级标准《肉牛山地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52/T 1646-2021),并发布实施。
李莹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李莹是国家社科基金专家库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审稿专家、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专家库专家、贵州省智库名家、贵州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初筛专家、铜仁市市管专家、铜仁市优才卡人才、铜仁市领导干部联系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
2020年6月,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体系研究》(14BTY079);2024年2月,主持完成贵州省教育厅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课题《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ZZJ-Z2022003);2017年12月,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武陵山区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及开发研究--以铜仁市为例》(黔科合LH字[2014]7474号)。
她还带领团队成功申报了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第一个国控专业中医学专业;申报立项了“技能贵州”省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现场工程师”“东西部协作示范校”等项目;与企业广东伊丽汇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立项了教育部第一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3年7月,指导学生的项目“厚生前行--行走在乡村路上的健康使者”在“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获金奖。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省教育厅(职教重点课题):《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ZZJ-Z2022003),2024年4月结题;
2、调研报告《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少数名族传统体育保护体系研究》获2023年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23年10月,论文《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和策略》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徐琴
铜仁市人民医院
徐琴,中共党员,2018年10月进入铜仁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工作。她搭建了高通量测序、焦磷酸测序、流式检测、FISH杂交、单基因遗传检测、个体化用药和甲基化研发等多个特色技术实验平台,并向临床推广应用。成为铜仁地区首个开展精准个体化诊疗技术辅助临床诊断的实验室,大幅度提升了铜仁市人民医院的检测水平,带领整个实验团队检测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她将“临床转化科研,科研助推临床”为工作策略,打破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创新、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缩短理论实验到临床指导的过程,使患者能够尽早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2019年主持铜仁市科技项目1项,2021年主持贵州省科技厅项目1项,2024年主持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项目1项,2024年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加了铜仁市人民医院3项临床研究项目。
近5年,她被铜仁市卫生健康局评为“先进个人”;被铜仁市总工会评为“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获得铜仁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带教老师”“党性坚定模范”等称号。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科研立项:基于多重 PCR 结合项目名称:MALDI-TOF 技术建立 2019-nCoV 及多种呼吸道病毒的通用型检测方法;贵州省科技厅项目;
2、科研立项:LINC00202靶向miR-143-5p/KLF2调控胃癌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项目;
3、科研立项:一个右下肢胫腓骨发育不良家系的 LBR 基因突变分析及蛋白功能预测,铜仁市科技项目。
杨榕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杨榕,中共党员,2009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来到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成为一名教师。从语文老师、班主任到教研组长、工会妇工委委员、办公室副主任,她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19年她被任命为语文组教研组长,带领语文组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教研组”。2023年指导1人获贵州省省级优质课一等奖,2人铜仁市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前往黔东南州交流2人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023年语文学科成为铜仁市中学学科发展教研基地校牵头学科,她成为基地校负责人。
2023年她担任铜仁一中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寻找到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模式与新途径,承担贵州省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工作。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是以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教育为主线,为家长们搭建的一个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拓宽家校共育新路径。
14年的教书生涯,从青年教师到骨干教师,参与两项省级课题研究,主持一项省级课题,参与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多次承担市级讲座、市级示范课,参与市级考试命题;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作文竞赛获奖若干;语文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赴浙江海盐发出“贵州声音”。她说:“好的教育是人的教育,班主任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陪伴,是一个家庭的期待,是一个社会的未来。”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课题《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管理、课程、保障”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省教育厅课题;
2、《贵州省高中语文代泽斌名师工作室“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教学范式推广应用》,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申报课题,已结题。
杨显英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杨显英,现任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教授,2015年被铜仁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优秀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杨显英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20余篇术论文。出版个人专著《石阡仡佬族民歌研究》;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童歌曲编配与弹唱》及高校教材《钢琴基础与弹唱》;讲授的《青春舞曲》荣获市级音乐优质课一等奖;指导的《花木兰》获市级声乐一等奖;多次在市级音乐活动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
杨显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省级三等奖。带头做实教学实践“工匠课堂”,聚焦文旅融合,优先选拔优秀教师党员“组团”带队教学实践,构建“1个教师党员+2个学生预备党员+1个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机制,将“工匠精神”贯穿“选苗”“育苗”“壮苗”全过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支撑。
她主动参与指导师生复排大型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并入选全省“红色剧目进校园”剧目,在省级媒体平台展播,被作为铜仁市艺术党课在全市巡演,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剧目金奖。大力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组织师生开展黔东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展演研究,先后被各级文化部门授予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基地。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2023年《“非遗”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路径研究——以铜仁地市小学“非遗”特色音乐课程为例》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2019-2021年《铜仁市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贵州省人文社科课题。
张倩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张倩,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生物教师、生物社主持人、劳动教育基地指导专家,CACSI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先后荣获贵州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第36届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项目一等奖;辅导学生荣获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31次;2019年,个人撰写的科技活动案例《培养基上的生命画》被教育部遴选编入科技活动教材;2021年,印江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县镜检人员,对植物线虫进行调查,她在实践中优选出比常规检查快12小时的检测方法,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核心刊物《林业科技通讯》宣传。
作为一名生物科学教师,张倩一直深耕于教学一线。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赛促学,参加优质课竞赛。她坚持研读课标,解析教材,阅读专业教学类杂志,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生物科学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同时将收获的经验、难解的困惑通过文字进行输出,撰写成学科论文,有效的输入、积极的输出,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多篇论文、调研报告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
张倩常常钻进实验室里,开展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解决了学生们的很多困惑。她用心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自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贵州省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2、第十四届“贵青杯”系列活动中第36届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作品《探究斑鸠占叶》《留住那份绿》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张荣芳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张荣芳,中共党员,教授、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师、贵州省技能大师、贵州省技术能手,现任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贵州省职业能力建设专家、贵州省科技厅专家、铜仁市智库成员等,是铜仁市首批“优才卡”获得者。曾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竞赛第一名、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省高校“先进班集体”班主任、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铜仁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院级优秀共产党员、院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
近五年,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16项,带领工作室团队荣获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国家级48项、省级18项、市级33项;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在2023年获“建行杯”贵州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八届“ 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专项赛铜奖及,贵州省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贵州省铜奖,2019年,获“院级优秀辅导员”和“省级先进班集体”班主任。
近年来,依托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接企业,张荣芳担任多家企业技术指导参与项目技术攻关和科研服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完成的《松桃县乌罗镇桃花源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铜仁市松桃县普觉镇真武堡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格》均获贵州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五年内重要科技成果:
1、省级课题:《利用城建拆除垃圾(废砖、废砌块、废混凝土)制备混凝土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及产业化》。
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分料筛选装置,第一发明人;
3、“振兴杯”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高强砼垫》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