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七星关区的这条路,通了!
驱车行驶在
七星关区S106丰竹坝至归化公路上
宽阔平整的路面
蜿蜒于群山之间
沿线连片的天麻、茶叶基地
与崭新的公路相映成趣

村民杨伸知的天麻加工厂里
早已忙碌了起来
工人们手脚麻利
一边生产天麻种植必需的密环菌
一边分拣前几天刚采收的乌天麻
车间里
弥漫着中药材特有的香气
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
与S106公路的命运紧密相连

时间回溯到2009年。那一年,杨伸知和丈夫返乡创业,在海坝村种植天麻。然而,当时的交通条件,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进出村子只有一条窄窄的路,坑坑洼洼,最怕的就是下雨天。”杨伸知介绍,道路通行条件的制约,增加了天麻销售运输成本,尽管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原有的销售渠道,杨伸知的天麻种植规模在2010年至2011年一度达到两万余亩的高峰,但“行路难”始终制约着基地的稳定运营和进一步扩张。

转机,伴随着一条路的蜕变而来。
近年来,七星关区大力推进城乡路网建设,着力打通交通“毛细血管”。S106丰竹坝至归化公路的改扩建,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昔日狭窄泥泞的土路,如今已变成8.5米宽平坦结实的水泥大道,这条路犹如一条“金丝带”,蜿蜒穿过山乡,直通杨伸知的天麻基地门口。

这条路,起点位于文阁乡海坝村,终点位于归化街道常丰社区,长17.428公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于2024年8月交工验收。惠及公路沿线村民3万余人,有效促进当地天麻、茶叶、猕猴桃等种植业和煤炭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海坝村的发展节奏,也为杨伸知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站在崭新的公路上,望着眼前车来车往的景象,杨伸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路修好了,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基地旁边装货,工人们上下班也能骑车,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变化,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上。
“运输成本比以前减少了70%左右!”杨伸知仔细算过这笔经济账。成本的大幅下降,直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今,她的天麻种植基地稳定在一万多亩,主打品种乌天麻品质优良。工人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50多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
更关键的是,畅通的道路让她原有的销售渠道更加稳固和高效。“现在我们的天麻能很快运出去,销往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杨伸知介绍,目前基地的天麻产量和产值都很可观。昔日深藏大山的“土宝贝”,如今正沿着这条畅通的“致富路”,走向全国市场。

一条路的畅通,连接的不仅是点与点的地理空间,更是过去与未来、困顿与希望的发展维度。对于杨伸知而言,S106公路是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她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致富的“快车道”。
七星关区S106公路的变迁,生动地诠释了延伸的城乡路网连起的不仅是便捷的“出行路”,更是鲜活的“产业路”、宽广的“致富路”,它缩短了城乡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激活了乡村产业,更极大地提升了像杨伸知一样千千万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对未来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