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万人空巷齐聚上元灯夜!台江举办“舞龙嘘花”非遗大典→(二)
舞龙嘘花经济效益初显
从台拱街道一繁华街市,转入一堆满竹筒的狭窄巷道,左边推门而入,是编龙手艺人宋之礼的嘘花制作坊。
这便是属于台江的民间传奇——手艺人大都有着大隐隐于市的姿态,十几平米的小房间,竟能生产绚烂半城夜空的烟火。
自宋之礼23岁独立设计制作出他人生中“第一条龙”,近30年,正月成为他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节。不仅要接大大小小的硬龙、亮龙订单,还要制作大量嘘花竹筒出售。
“应2018年央视春晚组委会要求,我把关制作的600多筒嘘花,无一筒出状况。”宋之礼的自信,源于沉稳的性格与多年的经验。嘘花筒不能久放,至多3天内就要使用。因此面向市场销售的嘘花筒,他常在大年十三后开始赶工。
市民携带竹筒向龙灯喷射嘘花
宋之礼徒手将芒硝、硫磺、炭屑、铁沙过筛,按标准配比,加酒精混合后装到竹筒里,再加放引线。通常小竹筒装载火药1斤左右,可喷射嘘花10多秒钟;最大的竹筒能装近20斤,喷射嘘花持续2分钟。
订单源源不断。如此制作流程,每天不断重复。宋之礼被炭屑染黑的手,不时还要腾出来接顾客的电话,接通后他总快速简洁且不失礼貌地说一句:“请讲!”
据不完全统计,台江县编扎龙头、龙尾的有20多家,制作嘘花筒的也有20多家。据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保守估计,今年春节期间,台江县制作的嘘花筒数量超过1万个。根据嘘花筒大小,市场售价在100至800元不等。
“舞龙嘘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初现。”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英说,2021年,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为台江百姓带来的,不仅有物资收益,还有精神上的富足。”今年来台江过元宵的游客增多,这让当地人倍感自豪。”
市民涌上街头看龙灯队伍游行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