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扶贫中得来的一等奖不简单
他是手上孵化着20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却倒贴着钱,到处张罗卖扶贫农产品。 说起在纳雍的扶贫效果,贵州本道创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睿颇为满意。“4个月的时销售的销售额就有将近370多万,所有的人都很惊讶。”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8年底,当时的情况让人堪忧。“种出来、养出来没有销路,只有往那里堆,很大的一个仓库,卷心菜堆在那里,发臭了,猪也不吃,鸡蛋放在那里,过15天了,臭了。”
明明是一个深耕大数据蓝海的企业老总,蒋睿因何与扶贫事业结缘?不止一次有人问他图什么?而在他的心里,不忘的是基层渴望脱贫致富的百姓。扶贫对于他来说,是任务,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的真情。
贵州本道创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睿
去与不去的纠结:一头是苦心经营的企业,一头是放不下的村民
和纳雍的缘分源于2018年底的考察,这次他是去做市场销售指导的,然而,因为他在纳雍的讲座让当地的干部深受启发,贵阳市高新区正好对口帮扶纳雍县,当地极力邀请他去挂职帮扶,帮助销售农产品。
2009 年,蒋睿辞去工作,与三位朋友在贵阳市高新区创业,创立贵州本道创客服务有限公司。企业几经起伏,最艰难的时候,他和创业伙伴甚至吃了4个月方便面。一走来,颇为不易,正是自己的坚持加上得到政策、机遇的加持,公司几度起死回生。“我有8个孵化器,最顶峰的时候是470多家,但是受到疫情影响还是砍了一半。”
对于蒋睿来说,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容不得闪失。而在他的心里,不忘的是基层渴望脱贫致富的百姓。“种茶的这个地方必须海拔要高,起得很早,4点钟起来,去茶场除草、除虫,得走这么一道夜路,每天坚持,无论刮风下雨。”
这样的场景坚定了蒋睿扶贫的决心,从2019年初开始,他挂职纳雍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副主任,开始了在高新区和纳雍两地来回奔波的旅程。
磨砺铸就出来的第一名
然而万事开头难,虽然当地千方百计把他请去,但具体的工作开展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别人看来你在折腾事,你能保证是长效的吗?能保证真的解决我们的问题吗?我们说出来的这些东西没有人这样干,没给我们一分钱。甚至当时有的领导还说,出了事,你承担,你给我签字,军令状。”
如何打破这样的僵局?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蒋睿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采用纳雍和高新区两边的孵化器合作。“在纳雍开了一个孵化器,纳雍县壹心创客空间,哪些人是可以组成团队的,哪些人是可以打造成上下游。他干的事情是选品、包装和检测。真正的销售环节我们是放回了贵阳高新区这边的孵化器里面,直接深入社区服务中心。”
调动了做事的积极性,才能真扶贫,而这仅仅是开了个头。具体怎么把东西从纳雍卖到贵阳,还得费周折,在纳雍和贵阳,蒋睿两头碰壁。“原先搞扶贫的也搞很多展会,形式太大了,管当地的农户收商品,没卖好,后面再征集商品的时候,他们觉得又是搞的是花花肠子,第一批拿过来的货太差了。社区这边说,我为什么要和你搞,谈了碧海社区、世纪城社区、会展社区,各种办法都去想。很多人还反过来问我,你赚钱吗?”
但看到了一条值得去尝试的道路,蒋睿必须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他决心把第一次试吃会做出成效,农民不愿出产品,他就自己出钱垫付。终于,成功地把新鲜的农产品卖了出去。 “当时我们搞试吃会,哇,那小孩,家里面从来不吃鸡蛋,一颗接一颗吃,优质的是鲜度。最重要的是把人又带下去了,转换成了旅游,体系链整出来了,当时这个项目拿到贵州省农村旅游创客大赛创意组第一名。”
为了顾全好公司和纳雍的事情,2019年蒋睿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对他来说,这一年颇为不易。“当时就是为了看养鸡场,拆掉两个养鸡场,要下来玩、旅游,我们要设计好一个模式。去考察,从两米高的地方掉下来,摔到轻微脑震荡。”
记者采访蒋睿
对于扶贫工作,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纳雍挂职一年,他成功指导了纳雍县壹心创客空间的成立,与贵阳市6家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试吃推广、销售、旅游活动、订单拼团等活动,扶持的贫困户人均收益提升300元/月。开创出“线下体验以及线上电商进行深度融合的社区化销售新模式”,其模式已被2019年数博会官网作为优秀项目案例收录并推广。
在高新区创业11个年,蒋睿成功孵化了200多家企业。 他认为,创业必须把握住时代的需求,无论是他做孵化,还是扶贫,都是立足当下,勇于创新,踏踏实实才能成功。“经历了10多年创业,还去扶贫。每天还是在解决问题,你只有解决的问题比别人更多、更好,才能生存。其实就是转换思维,接受变化,要经常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