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震撼首演
“满腹才华,能把青春燃作火;一身肝胆,已将热血洒成梅。”23日和24日两晚,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成功首演。作为一部为传承弘扬京剧程派艺术而“量身定制”的新编戏,该剧突出了程派艺术的表演特点,同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段,将人物内心情感勾勒得淋漓尽致,生动展现出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们可歌可泣的奋斗和牺牲。
把新青年写进新编戏
《石评梅》是北京京剧院2022年重点创作剧目之一,也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创作项目。
该剧描写了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以石评梅、高君宇为代表的一批新青年,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礼教、军阀统治的压迫下,为追求崇高革命理想和纯洁爱情,勇于牺牲自我的无畏精神。同时,也展现出在五四浪潮的洪流中,新青年们对现实社会的思索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坚定追求。
该剧由京剧教育家李文敏任艺术指导,孙国毅编剧,安凤英导演,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任唱腔设计、作曲。
围巾翻飞牵出人物内心
《石评梅》作为一部展现京剧程派艺术新时代创新发展水平的代表作,展现出了人物性格刻画与写意手法高度融合的表演艺术风格。
主人公“京华才女”石评梅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细腻柔韧的情感世界,面对现实与理想、功名与爱情、命运与信仰时的抉择,都与程派艺术所善于刻画的历人世悲苦而坚韧纯善的女性形象十分贴合,非常适宜程派艺术沉郁顿挫的演唱风格。剧中设计了大段极具情感张力的“程腔”,包括诉情、别情、殇情、寄情、悲情、缄情等处处“以情行腔”的唱段,凄美哀婉的唱词更是感人至深。
水袖功与身段表演也是京剧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在《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等众多程派传统名剧中,都有大段优美繁难的水袖与身段呈现,有层次地展现出人物内心。剧中创新性地为石评梅特别设计了符合时代特征的长围巾,作为人物心绪的外化呈现,也成为流派传承的一大创新亮点。
唱念做舞传递精神力量
该剧还充分调动流派艺术手段完善舞台呈现,使每位演员的艺术特质都得到恰到好处的展现。
剧中加入小生行当唱腔,是继1958年京剧《白毛女》中由叶盛兰先生饰演王大春之后,叶派小生在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剧中还设置了传统京剧中不多见的板式,加快戏曲节奏。最后一场则以西皮流水,将叙事流畅推向高潮,最后以红衣剑舞的形式将石评梅与高君宇向死而生、浩气长存的信念与追求展现在舞台上。
“生不能相依共赴,死惟愿并葬荒丘。”歌与舞的巧妙结合,将京剧中的唱、念、做、舞化为一种情感的外延与精神的象征,使其具有民族精神与文化力量。
(本文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