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绣娘” 巧手技艺:石传英和她的破线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妇联关于推动贵州妇女儿童事业在乡村振兴中开新局实施方案》精神,推进锦绣计划深入实施,促进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依托多彩民族文化和妇女特色手工技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通过妇女特色手工技艺实现就业增收、创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巾帼力量。2023年1月起,贵州省妇联发展部与贵州广播电视台文体旅事业部联合推出“贵州绣娘”宣传专栏,对全省积极参与锦绣计划中特色手工技艺高超,并在群众中有带动力、影响力和公认度的“贵州绣娘”进行宣传报道。发挥“领跑者”的带动性,促进贵州省妇女就业创业,有效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苗绣非遗传承人——石传英
· 石传英,苗绣非遗传承人
· 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贵州省“锦绣计划”智库专家
苗族破线绣又称平绣,是将一根丝线分成6根或12根如头发丝一般粗细的绣线,用皂角汁打蜡后绣在白色或蓝色布料上,垫以剪纸逐针绣成,构图饱满、绣工精细。破线绣通常采用短针绣、长针绣、锁绣等传统手工技艺,图案常取材于苗族的《蝴蝶妈妈》《云上天狗》《葫芦兄妹》《兄妹合磨》《务么席》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自然生活场景,构图大胆、夸张,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苗族破线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其纹样图案别具情态,可与我国的“四大名绣”媲美,堪称苗绣一绝。
苗族姑娘七、八岁开始学习破线绣,她们用丝线将或独特古朴或繁复美丽的图案绣在服饰上,用巧手将古老传统的刺绣技艺代代传承。石传英就是众多苗族姑娘中的优秀代表,她与苗族破线绣有着深厚的缘分。石传英在苗族文化腹地台江县施洞镇的苗族刺绣世家长大,8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破线绣的技法,奠定了她对苗族刺绣文化的热爱以及特殊的情感。随着技法水平与日俱增,她将传统的苗绣、银饰文化和民族符号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从2013年至今,石传英凭借着三分天赋和七分努力,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与荣誉称号,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收藏了不同年代的民族服饰和绣片共计1800余件。
2019到2020年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石传英与意大利、法国两个欧洲国家的部分品牌达成了合作意向,创作出了含有苗族元素的系列品牌产品,顺利地将苗绣打入欧洲市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苗绣的魅力。在2022年9月,由贵州省妇联层层筛选,两幅代表贵州特色、呈现锦绣计划实施成果、彰显贵州绣娘幸福美好生活的苗绣作品入选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其中有一幅就是出自石传英之手。
从事苗绣行业多年,石传英获得了“最美贵州绣娘”之称,当选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除此之外,她也是中级工艺师、黔东南名匠、民族刺绣“十佳工艺大师”、黔绣工匠,贵州民族刺绣艺术大师、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石传英凭借对苗绣技艺的深沉热爱,始终以工匠精神传承着苗族刺绣文化,将其从大山之中带上了国际舞台,让更多人为之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