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丨提升核心竞争力 贵州国企深化改革见成效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的重要要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贵州各大国资国企聚焦布局结构更优、企业机制更活、发展活力更强的目标,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重大战略,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作为西南能矿集团权属公司,能矿锰业是生产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的行业龙头,原料主要是进口矿石。今年年初,进口矿石大幅涨价,这也倒逼企业必须“啃下”本地中低品位矿这块“硬骨头”。
贵州台记者石璐:“在我身旁的这个焙烧车间,现在已经停运了。这也恰好体现了企业生产方式的一种转变。过去,进口二氧化锰在这里还原焙烧,这只是第一步,而现在,更适合国产矿的‘两矿法’的应用,既节约了成本,又节省了工序”。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吴兴旺说,运用旧技术还原焙烧法的话,既要磨粉又要还原,电耗和煤耗,成本就太高了,“两矿法”中间环节会更短,在目前的矿价的情况下,它的成本差在每吨500元到1000元。
聚集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深化改革,能矿锰业引进锰系电池材料制造领域专业人才,推翻老工艺的同时,更改产线设计,不仅找到了适合“两矿法”的生产条件,还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从生产碳锌电池材料,转变为价格更高、更受市场青睐的碱性电池材料。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拔尖人才张维礼介绍,从7月份开始,每个月占60%的产能,是用碱性来生产,市场上大批量地进行测试使用。比如像南孚、金霸王这些下游企业,公司已经在开始送样进行测试,最终目的都是要以科技创新来改变公司经营的目标。
能矿锰业所在的大龙开发区,是贵州发展锰基新型材料产业的主阵地,目前,能矿锰业形成了90人研究团队,建成3000多平米的研发中心,持续投入科研经费5800多万元。工艺优化后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西南能矿集团副总经济师、贵州能矿锰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晓军说,他们的主业就是锰系电池材料,围绕着主业,夯实主业,做强主业。发挥好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科技引领的作用,利用好申报他们矿产产业链主的机会,将能矿锰业打造成为他们锰系电池产业链链上的链主,引领产业的高速发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基建”。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打造的“都匀范式”,推动企业内部数据全面共享。不同业务板块可根据实际需求,找数,用数。
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计量质检班班长秦欣说,借助“都匀范式”,他搭建了一个计量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把他们业务范围内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原来每周每人至少需要累计8小时以上,用于相关管理数据的收集汇总工作,现在由数字化工具自主地统计分析。
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评价助理专责罗正明介绍,建立了设备风险管控平台等等,实时显示预警告警信息和关键的指标变化情况,哪些地方出现了异常,他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所在。
截至目前,都匀供电局找数效率提升了近30%,数据申请审批时间从9天平均缩减至0.6天,数字化场景建设周期更是从3个月缩减至7天,已自主打造发布1063个业务场景,累计可节约投资1.06亿元。该范式已实现省、市、县三级100%覆盖。
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发力,在重点领域谋求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全省国资国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22户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12.5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利润总额683亿元、同比增长9.7%。深入实施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贵州加大力度组建省纺织、外经贸、农业发展、交通投资等集团,加快物流、能矿等领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