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许 蕾:化屋村主要是按照发展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来共同发力

贵州卫视论道 | 2022-10-04 08:52

许 蕾(黔西市化屋村党支部书记):我们化屋村是深度贫困村,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贫困发生率高达63.63%。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苦,可以说是基本上是“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的这样一个环境。到我们脱贫攻坚六年多的这样一个发展,现在我们新的旅游公路修通了,通村通组路全部通了,5G的信号全部覆盖了,包括我们的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已经全部覆盖了。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人均纯收入是2450块钱,到去年年底我们一月到了19304元。我觉得这样一些发展变化,首先是得益于政策的支撑,还有各级的关心和帮扶,还有就是我们自发的一个内生动力。

那接下来的这个乡村振兴当中呢,我们主要是按照发展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来共同发力。首先在乡村产业壮体方面,我们村主要是按照“农文旅”三位一体这样一个发展思路去发展的。现在我们的特色产业已经出初具规模,我们是按照经过大量的调研以后,在化屋村我们主要发展的是“三黄”产业。第一个就是总书记去年到花屋村亲手制作的黄粑,现在我们已经发展成我们的一个拳头产业了。第二个,就是遵照我们农民的种养殖的一个意愿,我们还发展了黄牛和黄姜,现在都还发展得不错。

    再另外一个呢,就是我们的民族产业羽翼渐丰。民族产业方面,我们主要是发展我们的刺绣和蜡染。各位今天可以看一下,我身穿的这件衣服呢,就是我自己设计的,在一个普通的T恤上面,有我的一个苗绣的这样一个元素。我觉得这个第一个是传统的和民族的把它统一结合在一起,同时呢,也是我们的一个文化自信,我们苗绣是我们苗族的一个产业,是我们村的一个产业,我们把它穿在身上也是一个宣传。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旅游产业渐成支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村发展起了39家农家乐,21家的民宿,还有十多家的小卖部。以前呢,我们在脱贫攻坚期间,很多的老百姓,他们算收入的时候都是靠外出务工的这样一个务工收入,现在呢我们外出务工的村民大部分都回来了,并且在我们村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就业之路,在家门口就业,能够让自己的收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