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孔子其实不姓“孔”

撰稿:一凡 | 2023-05-26 21:11

孔子本不姓“孔”?那姓什么?

先不着急,听我慢慢讲来。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可是他的姓既不是“叔”,也不是“叔梁”,“叔梁 ”是他的字,“纥”则是他的名。从炎黄时期到夏商周三代,人们一般称“氏”不称“姓”,比如黄帝称轩辕氏,其实他姓“姬”;炎帝称神农氏,他的姓是“姜”。

那什么是姓,什么又是氏呢?

在远古母系社会中,女子采集,从而“收入”相对稳定,多是群居生活,而男子多以狩猎为生,“收入”不稳定,且行踪也不稳定。所以,孩子随母亲生活,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女孩长大后继续留在部落,男孩长大后就会被驱逐出群。原始社会没有我们今天这样成熟的婚姻制度,为了防止“近亲结合”,部落内的女子身上都纹有图案,以示区分,而且不同部落纹的图案不同,这些图案就是最原始的“姓”。后来,这些图案发展成为部落徽号,再后来就发展为“文”,这也是“文字”的最早的起源之一。

图1:“姓”字的甲骨文

从“姓”字的甲骨文看(见图1),左边是个生字,右边是一个女字。“生”的意思是嫩芽刚刚从土里冒出来,所以,“姓”的本义是比喻孩子从母体中诞生出来。简单地说,“姓”就是母系社会纪念家族起始妇女的符号,它代表的是女性的生殖能力。

上古时代有最著名的八大姓,也就是八大部落,分别是姬、姜、妫(guī)、姒(sì)、嬴(yíng)、姞(jí)、姚、妘(yún)。其实,这八大姓是根据周代文献记录流传下来的,天下这么大,肯定不止这八大姓,比如殷商贵族就属于“子”姓,只是由于被西周打败,不被提起罢了。

再回到原始部落,男子在外打猎,虽然朝不保夕,但和狡猾的野兽周旋,男人的智商得到提高,捕获的猎物也会越来越多。多出来吃不完的猎物就会加以驯化,这样,原始的畜牧业出现了。畜牧业出现以后,男子的社会地位开始变得越来越高,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父系社会替代了母系社会。

进入父系社会后,男子的战斗力越强,以男子为中心聚集而成的部落就会越大。强大的部落要有个标识,这个标识就是“氏”。

图2:“氏”字的甲骨文、金文字体

从甲骨文“氏”的字形可以看出(见图2),甲古文1突出了“人”下垂的手臂;甲古文2则非常夸张地加粗了手臂,像大力水手;甲古文3好像手提了一个很重的物体。而到了金文,西周散氏盘和春秋时期的“氏”字,在手臂上加了一个强调的符号,表示上肢很有力。“氏”字的写法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突出了手臂的力量。强壮的手臂是男人战斗力的象征,因此,“氏”的本义是指“男人超强的战斗力”。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尤其是有了国家之后,各诸侯国实行分封制。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周武王当初将自己的15个兄弟都分封了出去,再加上其他的姬姓宗亲,总共封了40多个姬姓诸侯国,如鲁国、燕国、魏国、曹国、滕国等等。那么,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就分别是姬姓的鲁氏、燕氏、魏氏、曹氏、滕氏……而他们的后代就以国为氏,代代相传。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又会再生儿子,生了儿子还要继续分,这样又产生了很多的“氏”,子子孙孙,直到没法再分了,那就会有一些后代成为平民。所以,平民是没有“氏”的。

现在就说到孔子了。据《孔子家语》中说,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微仲即位,微仲就是孔子的先祖。由于殷商贵族属于“子”姓,所以,孔子的姓也是“子”。

按照宗法制规定:“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公族世袭只传正妻所生的嫡子。举个例子,假如说微子仲生了10个儿子,除了老大继承王位,其余9个儿子各封一个小的区域作为宗族封地,他们各自的儿子再在各宗族的基础上继续分,分到第五代的时候,各宗之间亲缘关系已经疏远,应该别立一族。既然别立一族,就要别立一“氏”。于是,孔子的祖上到孔父嘉一辈时,由于已经超过了五代,需要另立一个“氏”,因此就取了孔父嘉的字——“孔”作为氏名。

当孔氏传到孔子的曾祖父孔氏防叔的时候,宋国发生了内乱。为了逃避内乱,防叔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之后,一切又要从零开始,身份就由贵族变成了平民。按照宗法规定:天子有姓无氏,比如秦始皇姓赢名政,没有“氏”;贵族有姓有氏,比如姜子牙,姓姜名尚号子牙,吕氏;平民无姓无氏,只有名和字。所以,孔子的父亲只称名(纥)和字(叔梁),而不称“氏”。

“氏”是身份的象征,平民要想得到“氏”那就要为国立功。祖上没有“氏”的可以被赐以“氏”,祖上有“氏”的,则可以追回失去的“氏”或者另外再取一个“氏”。

公元前563年,已经60多岁的叔梁纥在“偪阳之战”中力托千斤闸立下战功,因而“孔氏”就由孔子继承下来,传至千秋万代。因此,孔子的全称应该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由于“姓”太少而“氏”太多,所以就把姓和氏合二为一,统称为姓氏了。也就是说,所有的“氏”和原来的“姓”都统一变成了今天的“姓”。

写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