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古籍,真“香”——南京图书馆员两年复原数道古人美食

2022-05-03 19:22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读书还能解馋!清朝文人、美食评论家袁枚,曾根据自己40年美食经验写下一本《随园食单》,记录了300多种菜肴,从山珍海味到粥饭小菜、美酒名茶等,种类繁多,至今仍广为流传。

古代“老饕”的食谱到底合不合现代“吃货”的口味?从2020年暑假起,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韩超、史星宇,把古籍里的文字“翻译”成一道道活色生香的菜肴,吸引了不少读者“追更”。

300多道菜,选择复原哪些?《随园食单》中不乏熊掌、果子狸、刀鱼、鲥鱼等珍馐,但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已经成了“违禁品”。韩超说,他们做的是百姓版《随园食单》,选的都是常见食材。如梨炒鸡的主料是鸡胸肉、雪梨、香菇,蒋侍郎豆腐的主料为豆腐、虾米、小葱,猪里肉的主料是猪肉和虾……每道菜原料费不超过50元。

据2021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近年来,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对全省古籍藏量、存藏特征、保护现状进行了摸底普查,共收集68家古籍收藏单位数据25万余条,数据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普查基础上,江苏省建立了古籍分级分类保护体系,目前共有142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占全国总量的10.9%。

虽有“纸寿千年”之说,但古籍的“存活”时间毕竟有限。南京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受限,图书馆将以更多元化的方式,挖掘古籍时代价值、推进古籍数字化,让古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本文内容来源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