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锦绣计划”为织金绣娘技艺赋能
“苗家山、苗家水,大家姊妹在一起......”日前,“锦绣计划”织金苗绣美学与技能培训班,在织金绣娘杨美、罗英《苗家儿女谢党恩》的歌声中结束。
5月17日至20日,来自织金县的30名绣娘在贵阳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锦绣计划”培训。此次培训,由贵州省妇联主办,培训课上苗族传统与时尚设计的碰撞,让绣娘们开阔了眼界。“锦绣计划”智库高级顾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原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余未人,贵州民族博物馆传统艺术与文创中心文创负责人王晓佳,贵阳市妇女手工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刘丽为绣娘们带来了“毕节苗族历史文化”、“民族手工艺传承技艺”、“民族手工艺的时尚审美与文创”、“苗族刺绣技艺”等特色课程。
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贵州省妇联发展部部长王丹表示,省妇联希望通过“锦绣计划”邀请绣娘们走出村寨系统学习,让她们感受到本民族文化为什么珍贵,珍贵在哪里。也让大家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文创产品。回去以后,才能把精湛的技艺变成精美的产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它、认识它、传播它,从而获得更多的订单,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锦绣计划”创新基地“贵州锦绣计划精品馆”、“对坐工坊”、“创和服饰”、“黔尚品”等地,绣娘们触摸着一件件精美的绣品,认真学习着不同的绣工,也对创新产品的市场价值充满期待。
参加此次培训的30位绣娘卧虎藏龙,有省级非遗传承人,有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直播达人。培训课上,她们相互交流,互通有无。绣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多,不仅深入了解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还学习到了许多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案例。
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火热,让靠手艺吃饭的绣娘们遇到了“会做不会说”的普遍难题。培训课程也从绣娘们关心的角度出发,帮助她们讲好苗绣故事,展示精彩手艺。杨君是绣娘们公认的直播达人,培训总结会上,她讲述了自己在直播初期无人问津的艰难,也分享了如今与顾客良好互动的喜悦,“这一次来学习,点醒了我们自己该去做什么,怎么去保护、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手艺。”
将苗族文化注入到新鲜血液中去,也是此次培训织金绣娘关注的重点。非遗传承人彭飞表示:“我们不单单要让蜡染刺绣走向市场,还要把蜡染、刺绣带到我们的学校里面,让我们的苗家儿女学习好苗绣、古歌,把苗族文化传承得更好。”
承办此次培训课程的贵州蝉之翼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燕达说:“民族民间的文化与传承是文创产品的根脉,是源头活水。我们希望绣娘们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市场需求,并将它们融入到创新产品中,不用出门打工,在自己的家乡带着娃、绣着花,也能养活家。”
此次“锦绣计划”培训可以看到,老一辈绣娘与新人的比例在不断缩小,以老带新,传统融合时尚成为苗绣“指尖手艺”传承趋势。“锦绣计划”培训课程不仅让绣娘们进一步了解民族刺绣文化,也进一步加强绣娘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苗绣手工艺产品审美设计,推动苗族刺绣产业发展更具品质化和示范性,进一步促进了绣娘增收。